中经在线访谈:解读一季度CPI数据(1)
直播员:访谈开始。 [04-15
09:55]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中经在线访谈》,我是张曼。3月下旬大部分食品价格出现上涨,央行4月6日起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在今年一季度CPI即将公布之时,市场普遍预期,3月份CPI可能再次突破5%。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嘉宾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邹平座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教授,欢迎两位嘉宾!对于全民关注一季度经济数据马上就要公布,我们今天不做预测,我们来一个小的猜测,在两位嘉宾看来,3月份CPI会不会达到5.2%? [04-15
09:56]
邹平座:从我们来看,今年的宏观调控的预期和方向都还是正确的,短期看就在5.2%左右。 [04-15
09:59]
主持人:您分析的理由是什么呢? [04-15
10:00]
邹平座:价格的上升,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全球像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日本央行也大量发行货币,这些外部因素输入了很多通货膨胀到中国,这样危机以后,很多资源性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有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国内的成本上升,就是说工资、奖金这一块拉动的也比较多。所以随着形势的发展到一季度末,这些因素在逐步的增加。就是说可能比上个月要高一点,但是从总体上来讲,还是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 [04-15
10:00]
主持人:徐教授的观点是? [04-15
10:01]
徐洪才:我觉得5.2%甚至5.3%都有可能,总体货币调控力度虽然在加大,但是各种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现在也在增强,现在邹教授讲外部流动性、大宗商品、石油等等,这些商品价格上涨,也有一些内部影响因素,包括在城市化进程过程中,我们的一些要素成本,包括工资成本都在上升,所以总体来看,比上个月要略高一点,但是不会高得太多。 [04-15
10:02]
主持人:在这个数据即将公布之前,我们也来请两位专家做一些分析,像1月份、2月份数据,两位嘉宾来看怎样解析? [04-15
10:02]
邹平座:今年中央施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治理是多管齐下,一方面在总量下基本保持适度的增长。另一方面把工作重心转向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增加货币的供给弹性,也就是说,我们的货币投上去以后尽量生产出多的商品,这样尽量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物价控制之间的一个协调和平衡,在今年来讲,各项目标是符合预期的,符合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些要求。 [04-15
10:04]
徐洪才:整个货币供应量是逐渐下降的,符合调控政策的方向。但是有一些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外部因素,像某些地缘政治因素,推动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调,还有外部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在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经济恢复不同步的背景下,大量的热钱流入新兴经济体,推动了资产市场和一些主要消费品价格上涨。在房价方面,调控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生活成本在上升,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些机会成本也在上升,这样的话,整个物价有上升的内在要求,尽管政策面已经有效地抑制了物价上升势头,但是相互作用的结果还是CPI略微有所上升。 [04-15
10:05]
主持人:在我们等待数据公布之前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我们来看一下1月份、2月份的指数。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2%,食品价格上涨是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上涨5.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食品中的鲜菜价格上涨14.4%,鲜蛋价格上涨2.3%。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最关心还是消费,跟他们密切相关的一些内容,其中在1月份的时候,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是环比上升1.0%,两位专家怎么来看? [04-15
10:05]
邹平座:这个价格上升主要是全球的食品价格,去年全球食品价格上升29%左右,中国采取一揽子政策,增加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对种粮给予支持,有效控制全球通货膨胀向中国的蔓延,把通货膨胀控制在现在这样一个水平,充分证明我们的一些政策是有效的。但是从一季度情况来看,我感觉到我们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管理通胀预期,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紧缩性陷阱,在政策的执行当中感觉到有困难的地方,如何能够既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又能防止紧缩性陷阱,既能实现物价的稳定,又能保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们如何取得双赢的政策,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正在深入研究的。 [04-15
10:09]
邹平座:它主要的突破口就是在于,我说的就是四个战略,一个就是总供给战略,把战略重点转向总供给管理,它的核心内容实际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了很多,包括优化经济结构,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些都是总供给战略范围,包括推动中关村战略和产业升级,这些战略实施会增加我们国家的有效供给。第二个战略是房地产战略,对过去20年的高增长和低通胀起到了很大作用,是一个蓄水池。我们实现了20年的增长,跟这两大改革是相关的。 [04-15
10:09]
邹平座:第三个战略是叫资源战略,我们要在国际上购买大量的资源,消化大量的购买力。这三个战略对于中国来讲是蓝海战略,如果这三个蓝海战略我们能够正确实施的话,既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能保持低通胀,就是说这三个战略如果完全能够正确的实施,能够认真的研究透,未来我们还有20年,甚至更长的高增长与低通胀。 [04-15
10:10]
主持人:那么在徐教授看来,您觉得在1月份已经出现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增长1.0%,您如何来看? [04-15
10:10]
徐洪才:这里面,刚才邹教授讲到国际粮价上涨外部因素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最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在加快,有关粮食,包括蔬菜等农副产品的供给存在严重不足,因为它的成本在增加。再加上这几年宽松的货币政策,资产的价格、房价和其他商品价格都在上涨,相比较而言,农民的农业产品价格上涨速度比较慢,实际上它是相对下降的。因此,它有一种内在上涨的要求,在目前这样一个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农民要增加收入。最近一年多出现了所谓农民工“用工荒现象”等等,生活成本上升对物价上涨有要求,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04-15
10:11]
徐洪才:另一方面,就是说,宏观调控去年一年的调控力度上是比较大的,从09年底的货币供给M2达到29%左右,下降到19.9%,几乎下降了10个百分点,应该说这个调控力度不低。那么,整个宏观调控政策方向和经济发展运行的方向基本是一致的,但是也正如刚才邹教授所讲的,我们要防止在流动性紧缩过程中出现“紧缩性陷阱”,因为,现在经济恢复基础还很脆弱,加上外部不确定因素非常大,像美国、欧洲以及日本,还有新兴经济体,都有各自的问题,对中国这个依然是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模式会有一定的影响。 [04-15
10:11]
徐洪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宜紧缩过度,所以一季度广义货币供应是16.6%。有人问,这是不是太高了?我觉得是比较恰当的,不能太低了,如果太低的话,那就可能出现滞胀,有这种可能。所以,我们增长的基础,还需要巩固。另一方面,通过节能降耗、调整结构、改善供给,来解决某些局部性、结构性的一些产品价格上涨,将整体物价水平控制住,保证经济平稳又快又好地发展。 [04-15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