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沪指在上3000,大家又在热议能否站稳.投资与不投资,似乎进退两难.
其实,财富管理是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目标的必由之路,而财富管理的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投资。不少投资者对回报目标的认识尚欠成熟,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觉得投资有风险而“避免投资”;二,对投资回报预期过高而“过度投资”。
首先我们看第一种极端:虽然四月初再度加息,但长期负利率环境依然,虽不投资,风险却无可避免。因为,基于负利率成为常态,如只存银行而不投资,货币缩水几成定局,风险成了确定因素。
据估计,今后一段长时间,我国的CPI可能维持在3.5-4% 的水平,这是由劳动报酬长期上涨需求、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长期上涨等因素决定的。而利率水平,就像大多数人所感觉的工资涨幅一样,似乎永远追不上CPI。
我们再看第二种极端:投资者们所追寻的是回报高而风险少。从最近“抢盐”到“退盐”的风波,可以看出买者收益自得而风险自负并未成共识。再看前一段时间大家热议的高价“打新股”和“炒新股”。试想是谁造就了新股的“高价发行”?有机构抬价的因素。但归根结底可能是广大投资者的心态!如果觉得市盈率高,没有投资价值,那“用脚投票”不买就是了,没人买,人家就只能降价卖。一直降到合理为止。为什么要去高价接盘,等价格下跌时亏了,又大骂一通?
说到参与有风险的投资,基于市场的波动,短时间的盈亏都是正常。其实,如要求投资回报超过国债的收益率的品种,则要面对能否实现预期回报甚至本金能否收回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必须承担风险来换取更高的回报,要更高的回报就必须承担更高的风险。
有人一定会说:买房投资绝对不同,房价不是年年大涨吗?这可是无风险而高收益啊。其实,我们不妨把视野放远一点,您就会发现:古今中外,与其他泡沫一样,房价泡沫都会最终无一例外地破灭。香港大跌过、日本不例外、美国也一样。即使是在大陆,九十年代初的海南、九十年代末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房价也曾长期显著下跌。虽然没人能准确预测房价的涨跌的拐点,但还是要提醒一下“泡沫终究不可维持”的经济学定律。
综上所述,要以“合理的”(能实现财富保值和增值)的回报为目标进行投资与理财,是必须认识并接受一定的风险的。而风险的水平是与回报预期呈直接的正相关的。投资组合管理能为投资者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能有效避免单一非系统性风险,但系统性风险是无可避免地存在的。投资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心理上对风险的偏好、投资期限、流动性需求等因素来决定风险的承受能力,按此了解和制定现实可行的投资回报目标。以股市投资者为例,有合理的回报预期,并认识短期市场走势不可测的事实,从而以平静的心态跟随市场(而非试图战胜市场)是投资不败的关键。有了此谦卑的心态,就能做到如下:
1) 长期投资,减少操作以降低交易费用。否则,如频繁操作,投资股市就注定是参加比“零和”游戏还差的“负和”游戏,因为每次都会被扣手续费和税金。多个回合下来,手续费和税金会把本金“吃”得所剩无几。
2) 选择指数型基金投资以尽可能降低管理费用。否则,长此以往,高的费用会严重侵蚀您的资产。因为管理费用和基金投资的交易费用最终是持有人“买单”的。
3) 投资需以估值为准绳,以高度的纪律避免追涨杀跌。否则,以“操作”的理念年来指导投资行为,具体上是机械地测点位以实现“低买高卖”,在无法克服人性“贪婪”和“恐惧”之际,结果往往是“高买低卖”。最终会投资节奏被打乱而“忙忙碌碌,一无所获”。
不投资的风险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