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是如何讲“政治正确”的?


  据4月2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德国对外广播电台“德国之声”最近因“政治不及格”开除4名华人记者。

  据报道,“德国之声在2010年末到 2011年初这一段时间里,以经费削减为借口将4名资深编辑赶出大门,将一名播音员的工作时间从原来的每周4天减少到每周一天。与此同时,中文部却将没有经验的新人招进来。”被开除者之一、现年47岁的王凤波先生说。此前,他已在德国之声中文部工作9年。而另一位资深编辑祝红虽然在此工作长达23年,也于去年底“合同不再延长”。两人均已向当地司法机构提起诉讼。

  在金融危机后媒体业风光不再,编辑记者失业不算啥新鲜事儿,不过,因为“政治不及格”被开除的事,还不是特别多。中国人讲究政治家办报,办报要“讲政治”,但很多人的观念里,西方媒体讲究的是客观、公正,甚至有时候西方媒体会被神化。其实不然,媒体都会有自己的属性,都会讲究政治正确。

  那么,西方媒体如何讲究政治正确呢?

  媒体最大的政治正确在于监督和批评,而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思辨方面,德国人有着悠久的传统,因此,德国的媒体对德国人自己、对其他国家,总是喜欢板起面孔大肆批判。有人说,德国人要么是以思想鞭打世界,要么是以武力拷打世界。

  在德国,无论是总统、总理,还是娱乐明星,均会被放在光天化日之下透视,国防部长抄袭论文,也会被媒体穷追猛打,最后辞职了事。

  正面报道,在德国媒体是没有地位的,是要受鄙视的。也不能说德国媒体没有对中国的正面报道,只是德国的正面报道总是说中国多么厉害,这样下去德国人不行了,怎么看都像是宣扬中国威胁论。要么捧杀,要么棒杀,总之是两个极端,这让喜欢中庸的中国人不好接受。

  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国人在德国媒体工作,心理之矛盾可想而知。一方面,他们可能认同德国媒体的批判精神,甚至可以接受对中国的善意批评;另一方面,当报道中国问题时绝大部分都是一些负面消息时,他们又感到“以偏概全”;而在德国之声看来,他们积极正面报道中国不符合电台的风格,因此以合同到期为由开除。

  其实,不仅德国之声这样做,媒体和编辑、记者是相互选择的过程。德国媒体分为左翼和右翼,即保守派和自由派。一个自由派人士跑到保守派报纸里,怎么努力都会觉得不舒服,甚至有时候是“自取其辱”。当然,媒体的管理人员也不愿意招纳“道不同”的下属;在劳工保护异常严格的德国,如果不小心招了,要予以开除是个大麻烦,被《德国之声》开除的两位编辑,一个工作了23年,一个工作了9年,劳资双方最终分道扬镳,可能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作用。金融危机后,西方传媒业遭遇打击,广告收入下滑,报纸发行量下降,编辑记者丢掉工作的,大有人在。

  如此看,因为“政治不及格”被开除,不是最为悲剧的事;最悲剧的事情在于,一个自由派的记者,被同为自由派的媒体开除。

  不仅德国如此,美国也是这样。自由派媒体和保守派媒体有时候泾渭分明,隔空叫阵,这在大选时表现最为明显。叫阵的战场主要在社论。我曾经和美国的一位同行交流,他告诉我,社论要听老板的,老板支持哪个党,社论就支持谁。我问他如果老板的观点和作者相反,那怎么办,这位老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听老板的。

  那么,西方媒体的政治正确和客观性如何辩证统一在新闻实践中呢?这就是出版自由。保守派可以办自己的媒体,自由派也可以办自己的媒体。媒体有着独立的地位,保守派当权,也无法消灭自由派的报纸,批评的声音依旧。这是一种平衡,在每一方都讲究政治正确下的动态平衡。

  但是,值得注意的事,政治正确不等同于新闻管制。具体新闻报道,是要讲究客观性的。不利于己方的新闻事件发生了,该抢还是要抢,该报一定要报,而不是简单地封杀,因为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新闻是不可能被封杀的。如果不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等于拱手把阵地让给别人。技术层面,有很多发出自己声音的技巧,这里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