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十字“万元餐”留下的三大问号
16日,上海市红十字会在其官方网站通报了高额餐饮发票的调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该发票资金开支渠道为卢湾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业务经费,非社会各界捐赠的救灾救助款,活动系卢湾区红十字会与相关企业协会商洽工作的公务活动,参加人员17人,人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标准。目前超标款项现已经全部退回。 (中国新闻网)
“万元餐”名不虚传,如今终于被调查证实,只是面对这种调查处理结果,却不乏质疑的声音,笔者觉得,至少有三个问号需要有关方面给出答案。
吃万元餐真的无关救灾求助款?大家都清楚,红十字等慈善机构的工作业务经费多是按规定从善款中提取的,万元餐经费来源本质上当然就是善款的一部分,至少说明管理经费提得过多了,不然哪来大吃大喝的经费来源?刻意强调发票资金开支渠道为工作业务经费,而非救灾求助款,无疑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性质没那么严重,这显然是一种避重就轻的暧昧态度,明显存在护犊子的嫌疑。
卢湾区红十字会就吃了一顿万元餐?针对公众对高额餐饮发票的围观,质疑,有关方面虽然迅速作出回应,却明显欠缺诚意。9859元消费,超标部分竟然占了7309元,足见铺张浪费作风之盛。难道卢湾红十字会就吃了这一顿“万元餐”?恐怕谁也不会相信。只就事论事查处不慎“走光”的万元餐,能对涉事单位和人员又多大的震慑?今后无论怎么湖吃海喝,只要严加保密,不被曝光岂不平安无事了?
如何加强和改善对“人道基金”的监督管理?人们最关心的是,今后如何杜绝类似万元餐的现象,确保善款最大限度地用于人道事业?似乎只有泛泛要求,并不见实质性的后续改进措施。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有慈善家宁愿把善款直接送到受助对象手中,也不交给慈善机构运作的尴尬,个中原因正是不满其低效率、高成本和铺张浪费。倘若仅止于这样退回超标款项、进行通报批评的罚款三杯式“处罚”,而不是举一反三,亡羊补牢,怎能不让人更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