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究竟是谁说了算?
昨天的山东商报爆料说:“卷心菜价格低至8分钱一斤 山东菜农绝望自杀”,看了之后触目惊心。
今天的山东商报就发表“记者调查:市价比田间贵10倍 卷心菜是这样贵起来的”,这篇调查说:“蔬菜从田间地头的生产到市民餐桌消费,往往要经历4个环节。随着物价的上涨,各环节的花销肯定都要增加,再加上房租等隐性成本的上涨,最终导致高额菜价。”
于是记者说了一些专家观点:“蔬菜也该有‘最低保护价’专家建议:农超对接,菜田上保险”;建议“菜农应‘抱团’、切忌单打独斗”;“菜田也该有保险”。
笔者关注这个问题也已经很久了,根本的问题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之后,农民并不掌握市场,市场并不是由生产者说了算的,如是整个市场由流通环节说了算,实际上这个市场是有资本市场说了算。
如果政府也像治理房价一样限制农贸市场价格,显然这是一个愚人节笑话了。如果政府一味只是减少过路费,收费行为减少中间环节的加价,而政府作出的这部分努力往往又成为从事流通的商人的额外利润。
“农超对接”是一个路子,对于远离城市的菜农民并不现实。菜农确实需要“抱团”,就是要解决菜农在整个市场的话语权。
关于这个问题从事粮、油、棉生产的农户也有这样的问题,前些年国际粮价低于国内,出现了谷贱伤农,甚至出现东北豆农破产的问题就是对整个市场没有话语权。现在是国际市场价格高于国内,问题似乎不是如此尖锐,但并不是就没有这个问题。
彻底的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在今天的形势下,农民对市场要有话语权,甚至要由农民亲自引领市场,这样才有可能在避免谷贱伤农,蔬菜的暴涨暴跌。
中国虽大,现在的流通甚是发达,去年由于种植季节连阴雨,延误种植日期,到了深秋我们这里蔬菜奇缺,结果都是从云南运来的蔬菜,市场上的蔬菜贵得咂舌。前几年大葱论棵卖,一块钱买不到一棵山东大葱,而今批发市场每斤不到5角,农贸市场是每斤一元,追溯到大葱农户每斤价格大概不会高于2角钱。
农民也在市场有话语权就需要有自己的生产协会,这种协会具有两种功能,其一指导农户的种植面积,其二集中代理把握整个市场的销售话语权。
山东的大葱、大蒜、生姜如果有了这种生产协会,必然能够遏制中间环节的爆炒,也能够保护农民的利益。这种生产协会还能把握整个国际市场的行情,为蔬菜的出口争取更多的利益。
如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仅仅是停留在种上,在销售环节上没有话语权,那么农民利益受到伤害也是在所难免。
国务院今年提出:“省长抓好米袋子,市长抓好菜篮子”,这是非常紧迫的事情,依我看现在的形势,有许多城市基本不可能自己满足蔬菜的供应,蔬菜供应早就出现跨省的贩运,因此我很早就提出省长也要抓好菜篮子。
政府要做的事情就实现农民协会下订单,满足本省的蔬菜供应,让农民生产放心,销售更放心,这样农民才有可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
前几周我去台湾旅游,亲眼目睹台湾蔬菜与水果“农超”对接是由农民生产协会组织的。而这种方式在许多国家都有,农民只管种,管不了市场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生产方式。因此不能只看到种植进步,收获增加就完成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彻底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下一个课题就是要让农民在市场销售具有话语权。这件事情可不容缓,不然的话农民会屡屡受到伤害,城市供应也会暴涨暴跌,市民也深受其害。
而这种落后的销售环节中资本运作是最大的赢家,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越多,资本获利就越大。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