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财富去了何处?!(4月28日)


我们的财富去了何处?!(4月28日)

 

关键词:中国发展  移民  伪财富  传承

 

招行及贝恩公司在2011年4月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

2011年内地富人将增至59万人,他们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18万亿元。调查发现,他们热衷投资境外市场及投资移民境外,境外资产规模近年以成倍速度增长,尤其是重点投资香港,内地富人的一半境外资产集中在香港。

内地富人财富的日渐增长给香港股市、楼市、投资移民等带来巨大机遇。内地富人投资或移民香港,也将惠及本港的豪宅市场。而内地城市的房地产限购令,也促使部分内地资金转战香港楼市,如2011年春季开售的香港新盘中,内地客的占比就达10-20%。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向境外投资移民的人数出现快速增长。以美国为例,中国累积投资移民的人数最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73%,某些移民国,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迫于中国移民人数大增的压力而提高了投资移民门槛,那是一种恐惧,也是一种贪婪。但都是复合良性的卖家商业逻辑。

在调查中,近60%接受调查的内地富人,都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有投资移民考虑,这一行为在越富有的人群表现越是明显,如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亿元以上中,约27%的人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而正在考虑投资移民的占比也高达47%。其中,子女教育、保障财富安全及为退休作准备,是内地富人投资移民的主要原因。

 

中国有27%的亿万富翁都已经移民到了国外。而我们都知道身边还有很多比较富裕的人都在积极争取移民国外!数以万亿计的财富流向海外,这个数字其实太可怕了!很难让人不担忧会成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博弈时候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不管是由于投鼠忌器而改变的立场,还是由于身份随着财富的归属而在利益的倾向性上有所偏移,都不是我们这些执着于民族价值观与历史传承感的人所愿意看到的。

 

在数据统计中,中国越来越富有,中国人越来越强大。

但现实情况表明,富有起来的中国却面临越来越悬殊的贫富分化,尖锐的内部社会矛盾越来越难以遮盖;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除了那将近60万的高净值富人之外,其他的人中的绝大部分连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生存的基本尊严都难以找寻,连祖先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都难以保存,连子孙都难以抚养成人,连父母都难以尽孝,某些极端的人就连做人的基本信条都发生了动摇。

通胀的压力、房子的压力、教育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出于虚荣而攀比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等等,导致自己内心焦虑,让自己身体出现亚健康,并出现空虚与恐慌。我们在各种压力之下生活,没有时间喘息,丝毫不敢放下脚步或者稍有懈怠。

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似乎逃离才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高知识分子纷纷出国不归,富人精英纷纷移民国外。

 

我们需要问几个问题:

1、究竟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财富?

2、我们现在所获得的财富来源于何处?付出了什么样的成本与代价?

3、我们的财富去向何方?没有了这些财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还剩下什么?

4、我们为什么无法留住所创造的那些财富?造成财富外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究竟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财富?

我们有必要给财富重新定义,分清财富的真伪:也只有在理性地分清真伪的基础上,才能去谈论财富的问题。

个人认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体现到纸面上的财富不是财富,只能反映到数字层面的财富也不是财富,身上的华服、驾驶的豪华汽车、居住的奢侈的房子,以及从数码产品、化妆品到服装服饰都不是真正的财富。

我们所积累的那些被称为财富的东西,其实是带有特殊符号的纸币,或者是电脑统计数据中暂时由自己支配的那些数字而已。我们所通常认为的财富,往往都不是财富,而仅仅是“伪财富”充其量是财富的物化形式罢了。

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地陷入误区,追逐于那些“伪财富”。

 

那么什么是真财富呢?

真正的财富是对祖先的敬畏之情、是保留在本土的资产与资源、是传承给后世子孙让她们可以安全享用的遗产;真正的财富是怡然的生活情调,是被广为执行的基本良知与道德规范、更是内心的信仰与坦然;真正的财富是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中的那些需求。

如果现实与未来生活中的需求被人买断,怡然的生活情调被焦虑与恐慌所代替;如果基本的良知泯灭,道德规范被丧心病狂的掠夺所代替;如果对祖先的敬畏之情转变成为嘲笑与不屑,信仰与坦然逐渐荡然无存,如果资产与资源被人收购,环境与能源遭遇破坏与毁灭性的开采,丝毫没有为子孙的生存考虑,如果市场与政府对外来的侵略来者不拒。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使创造了再多的财富都无非是开放所付出的代价。

我们得到了伪财富,却付出了真财富。

 

二、我们现在所谓的财富来源于何处?我们是靠什么得到那些伪财富的?在得到财富的同时付出了什么样的成本与代价?

即使是伪财富的获得,都是符合改革开放所指引的国策与方向的。似乎改革就是获得更高效率,而开放是为了让自己不管是购买还是出售,都扩大了受众面。把东西卖给陌生人,也从陌生人那里买东西。

我们丢弃了祖先数千年以来留下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出卖现在的工作时间、生活情调,智慧与道德底线,以及一切可以拿出来贩卖的东西,换来的仅仅是电脑上的几个不断在增大的数字,仅仅是包装自己之臭皮囊的行头,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在人前更为风光,更值得炫耀的洋房跑车、甚至回归历史的糟粕,那种对婚姻忠诚的背叛、那种色情糜烂的生活。

我们挥金如土一般地挥霍着自己所聚敛来成为私人拥有的资金或者暂时供自己支配的公款,这一点与强盗的坐地分赃无异;甚至某些人把自己被后世子孙尊敬的依托,那种做人的基本尊严与基本原则都被典当出去,换回一些钞票与数字。

我们还把那些自己暂时无法支配的财富数字转移到异国他乡,得到一些所谓的福利、教育以及做人的尊严,在企业机构层面则是在花高价钱去购买不良资产与垃圾甚至有毒债券,在政府层面则是非理性地增持他国的国债,而那些被转移的财富汇集成海洋,正在把这个国家的未来吞噬。

那些纸面财富为人所用,他们来收购我们的真正财富,导致那些资产、资源、控制权、决策权、定价权、政策的制订机制等等,悉数旁落。当我们还在沾沾自喜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与伟大成就的时候,我们所失去的才是需要去追求的真财富。

我们会甘心放弃在自己的国家衣食无忧的生活,而甘愿去异国他乡洗盘子,做看人脸色行事、被人排挤的二等公民,即使显示出财大气粗,也往往难以摆脱被放上砧板任人宰割的境遇。即使聪明到不放弃本国市场,也仅仅是在用自己在本国的生意赚取的钱财,拿到境外去消费与投资,终究难免会在那个轮回之后,深切地感受到内心的纠结与罪责。

 

三、我们的财富去向何方?没有了这些财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还剩下什么?

所发生外流的是中国人聚敛的钱财,那些钱来自外族、并被外族使用,反过来掠夺中国的真财富。

比如热钱与私募。海外热钱流入之目的是赌人民币的高利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汇率的节节攀升,不断汹涌膨胀的消费市场与消费潜力,即使在投资本身难以得到高回报,也不至于缩水甚至血本无归。

但中国的金钱外流,总是可以讲出许多同样貌似理性而难以辩驳的理由。比如高福利、好的医疗和教育、工作机会、社会氛围、发展前景等等

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投资回报率很少有达到15%的,但在国内,这样的预期却没什么吸引力。和90年代的疯狂相反,现在大量计划移民的客户,考虑更多的是,移民哪里对自己的事业更有帮助,或者拿哪个国家的签证,人却不用待在那里。

 

客观地说,在这一出一进的相向行驶之间,肯定有一个方向是错误的。正确与错误之分别,通过数据与基本的商业逻辑就能分辨得清。

但假如真的有一个方向是错误的话,那些或者执着或者无奈地选择“错误方向”的人,难道真是智商有问题?——恐怕也未必,因为从很多迹象上表明,他们无不是某个领域的精英,智商即使谈不上超群,也不是智障人士。对于那些虽然移民,但实际上除了换了个国籍外,没有任何变化。生意都还在中国,大部分时间也都在国内的人而言,以投资换国籍的做法无疑是对当今政策与生存环境的嘲讽。

详细了解之后我们会发现,那些人至少在上一代都是以祖国的兴衰荣辱为核心的,甚至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所受的教育也是为祖国与民族利益贡献力量的;他们也不会不知道,列强的入侵其实不为主权,更主要的是为了图谋经济与资本利益;他们更不是那种鼠目寸光的“三季人”。

 

四、我们为什么无法留住所创造的那些财富?造成财富外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究竟是什么因素让我们的精英人群做出了携带资金离开自己祖国的决定,而且无怨无悔呢?初步分析,原因大概是多方面的。

 

1、开放改革政策让他们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

我们姑且不问哪些资金来源何处,毕竟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党和国家政策的倡导下的合法收入;我们姑且不论她们的钱是出卖了什么换来的,更不用秋后算账地去追究哪一些钱是干净的,哪一些钱是肮脏的,他们所聚敛钱财的方式都符合“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可以不择手段地致富的指导思想。我们姑且不论那些财富聚敛到他们手中之后,他们有没有最大限度地回馈社会,做慈善做高大的形象,毕竟人家有完全的自主权利去决定自己的资金的方向。

对他们财富的合法性的质疑就意味着对当初改革开放指导方向的质疑。即使他们在聚敛财富的时候有些违规的事情,充其量是在方法、技巧与细节上的失误造成的,在国际化与重商主义大环境下,似乎可以认定是没有方向性的问题,甚至由于成为反面典型,在法制更完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国内投资环境与渠道的欠缺:

不管从哪个角度而言,中国的通胀都是难以避免的。

即使不是真正的财富,资金都是要以获取利益为天性的。越来越多的资金,从不同角度在推高中国的物价,让中国的通胀局势逐渐失控,这刚好助长了资本者的贪婪。

但在可选择的投资渠道中,投资黄金容易被高位套牢;很多资金曾经是用来炒股的,但股市的低迷让人难以再投入,投资股市容易被庄家以及制度蚕食;投资创业也遭遇难以防范的风险,很大的可能性会是死在创业的道路上;也有部分是顺应城市化的进程,用来炒作房地产的,而将投资放在不动产上,又由于遭遇政策性的打压,而呈现出焦虑与恐慌。

 

2011年我就表示,打压投机客并不是整治中国房地产价格虚高的根本方法。

报告显示,投资性房地产在千万富翁资产配置的比重从2009年初的17.6%降到2011年初的13.7%。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将不再增加房地产市场投资,一半的高净值人士表示逐步在撤回房地产市场上的资金。

面对这样的投资环境与渠道,民间资本不仅撤离房地产,而且撤离了国内的资本市场,撤离了祖国,也是符合逻辑的无奈之举。

不能给他们提供充分而安全的投资渠道,这是政策制定与执行者的失败。

 

三、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媚外:

虽然中国的GDP增速一直很高,虽然中国的外汇储备节节攀升,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被渲染成为巨无霸,但总是感觉那跟普通百姓的关系并不大。

品牌的国际化导向,让我们丧失了对国有及民族品牌的支撑,我们迷信地认为中国人制造的都是廉价的仿制品,甚至侵犯知识产权的有商业盗窃含义的产品;我们迷信地认为留学才是给身上镀金的必由之路,移民与改变国籍才是理智的让自己资产更安全的投资方向;我们迷信地认为,进口的东西价高是因为质优以及服务体系有保障,一分钱一分货,就会保证质量与售后服务,就是身份与尊贵的象征;我们执着地认为,只有离开了这个国家,才能得到自由而幸福的生活;我们执着地认为,只有在异域他乡定居,基本的人权才能得到保障。

——其实这是在媚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心的迷茫。

 

事实证明,我们创造的财富,一部分用来贬值了,一部分用来奢侈了,一部分用来充实国库了,还有一部分流向海外,汇聚成为老外鲸吞中国资产、资源以及优质企业与行业支柱所需要的资本。——但理性地看,这还真不能归罪于老外。

我们的资产与资源被外资收购了,政策通过免税方式鼓励消费进口产品,汇率也推波助澜地对民族产业进行打压,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空前强大。

我们却对此束手无策,甚至貌似只有推波助澜才能与时俱进。

因为一个开放的国度是没有权利阻止任何东西的流动的,不管那流动是向外流还是向内涌,不管流动的是资金、人才还是思想,但对这一切都听之任之,束手无策,就是无能的表现。

由此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的局面:人跑了,钱跑了,而且是钱跟人一起跑了。

 

当我们不能不面临如此局面的时候,我们禁不住要问:

我们究竟在“创造”什么样的财富,创造的财富流入了谁的口袋?

难道资金只有转到国外才安全?

为什么资金从国外来才能得到超国民待遇?资本带来盈利的意愿,推动中国的政策倾斜度越来越高,逐渐中国这艘巨舰从摇摆到倾覆,一切财富与遗产都转为别人所拥有。

那些精英人物去了国外就滞留不归,裸官惟利是图地盗取利益,最终的目的是把财产转移到国外,先富起来的那些人,也不愿意把财富留在国内,那么我们还剩下什么?

我们还将拥有什么?难道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称号吗?

我们禁不住要问:为什么我们要给世界与同胞如此印象!

难道真的要在数十年之后,让我们在回首当下的历史的时候,把罪责归结于改革开放政策以及重商主义的抬头?

 

贾春宝

2011年4月26日星期一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

 

1:内地高净值人群投资移民的原因:

招行报告显示中国27%亿万富翁已完成投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