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3Q大战,情急之下,腾讯祭出QQ用户,结果惹急老杨,连发数篇博文,直取马化腾首级。事后,腾讯开始反思:俺贵为老大,但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为何还是骂声不断?腾讯果真错了?错在哪里?于是放下身段,开始了一系列的“诊断腾讯”论坛。北京论坛邀请老杨参加,当然好酒好饭招待,但老杨和一帮IT意见领袖毫不客气,实话实说,顿时炮声隆隆,腾讯弊端被一一抬上桌面。
论坛结束已有些时日,我也不再关注此事----药方开了,是否对症,是否接受,反正球踢给了腾讯。今天打开邮箱,接到腾讯联合首席技术官、执行副总裁熊明华的感谢信。认真拜读,竟也有些感慨。可以看出,这感谢信不是“群发”,而是熊总根据我阐述的看法和意见专门写的回信,态度之诚恳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的腾讯处在老大位置,树大招风,挨骂是正常的,而且老大自然要有老大的样子。现在百度成了老大,难受的该是我们的新首富李彦宏同学了。但腾讯不要偷着乐,小马也别太低调,这年头,闷头赚大钱行不通,开放的不应该仅仅是平台,也应该包括与用户、与社会各界的交流渠道,让全社会认识一个完整的腾讯,就算一万个老杨站出来一起骂,腾讯也决不会趴下。以下是熊总的感谢信全文。
尊敬的杨孝文老师:您好!
我谨代表腾讯公司,感谢您拨冗参加“诊断腾讯”论坛!您在论坛中的发言十分精彩,对腾讯来说,字字珠玑、句句千钧。从您的发言中,我们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感受到了您对腾讯的期望。
12年的发展历程中,腾讯一直习惯于快速奔跑,您的中肯批评,让我们学会放慢脚步,认真反思。仔细倾听您的发言,我理解主要涵盖以下几点,不知是否到位:
一、企业一点都不山寨是不可能的,建议是要山寨就山寨在前面,别山寨在后面,至少山寨在国内企业的前面。
二、21世纪的企业拼的是企业形象。企业在慈善方面的投入产出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形象好了,消费者愿意接受你,就会买你的东西,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这些意见和建议都很中肯,对我们非常有价值。对于腾讯来说,现在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如果说前面的12年,解决的是生存和发展问题,那么接下来的12年,要解决的是如何从卓越到优秀的问题。
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腾讯不但需要自己发展壮大,还有责任让整个产业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一直以来,我们的愿景就是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这里面,离不开一个共赢的产业环境,也离不开用户的真心支持,更离不开您的监督和鞭策。“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叱为鉴,可以知兴替”,所有这些意见,我们会认真思考幵尽可能地融入到腾讯的发展策略当中。
2011年开始,腾讯步入了“开放与分享”的转型期,我们希望为用户带来更多美妙的体验、也为合作伙伴创造更高的平台价值。我和所有腾讯人都深深知道,转型会是一次痛苦的蜕变,但我们义无反顾,这条路必须坚定地走到底。我们很乐意随时与您分享腾讯转型的每一个迚展,也期待您持续不断的关注和指导。 再一次感谢您参加“诊断腾讯”活动!再一次感谢您的宝贵意见!
腾讯公司:熊明华(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