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老虎座驾标准逐年提高电价焉有不涨之理?


电老虎座驾标准逐年提高电价焉有不涨之理?
 
3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淡季“电荒”现象。浙江、湖南、江西、重庆、贵州等地均不同程度的呈现用电紧张态势,各地相继采取限电和让电措施。
用电淡季缘何缺电?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战略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卫斌在接受中新网能源频道采访时表示,电煤供需矛盾是造成此轮“电荒”的根本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上调电价。(28日中国新闻网)
旺季供需矛盾突出,“电荒”催生电价上涨,倒也不难理解,谁能想到淡季竟然也会出现“电荒”,尽管有关专家给出了“合理”的理由,诸如电煤短缺,前期项目释放、投资项目增多、第三产业以及居民用电的增长速度加快等等,提出缓解“电荒”的根本办法就是尽快上调电价,却还是让人将信将疑,觉得太过离谱。
就在费解之际,安徽电力公司“公车改革”的“经验”,不啻是向人们道出了玄机:近年来以“车改”之名,为全系统约30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配备公务自驾车,标准逐年提高,从最初的奇瑞汽车到现在价值20万元的一汽迈腾和帕萨特领驭(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4/27/c_121354536.htm)。仅此公车私有化一项,就得支出6000万元!再加上手续费用和平时报销的相关费用,再加上优越的工资福利,再加上平时的奢侈消费,电力成本怎能不高?
为了消化类似庞大的不合理成本,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上调电价,而电价毕竟事关国计民生,不是说涨就涨的,也不是都能找到得体的理由的,于是制造“电荒”逼宫,就成了惯用的办法。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说有些极端,以偏概全,以点盖面,然而,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一边是不时制造出的“电荒”、“油荒”,进而换取涨价令;一边则是时而曝光的违规高消费、滥发奖金等丑闻,看上去似乎是极个别现象,却未必不是国企垄断企业现实生态的反映。
中石化天价吊灯、天价酒之后,又惊曝云南分公司违规发放600万奖金的内幕,而此刻油荒正在全国漫延,涨价只是迟早的事;在“三公消费”被公众紧盯不放的当下,安徽电力却顶风而上,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公车变成领导的私家车,而且不断更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还为他们配驾驶员、报销费用,如今“电荒”已至,涨电价还会远吗?而一个让人不堪和沮丧的现实是,“涨价”的措施往往总能立竿见影,电、油都能满足供应了,甚至还打折促销……
某些问题曝光后,人们往往都能看到国企高层非常郑重的表态,高度重视,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并且信誓旦旦地表示,向来管理规范,要求严格,公众不能不追问的是,难道这些曝光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真的都是偶然性的、个别性的么?谁能告诉我,高价油里不含有天价酒成本,电力官员心安理得享用的公车不是由纳税人买单?又有谁能断定,“电荒”、“油荒”频发,其中没有腐败成本逼迫的因素?
也许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的是,先涨电价,还是先替电力老总们更换更高档次的座驾,抑或同步进行?免得这电荒、油荒之类,冷不防就出来折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