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涨声连连

“这里可是一小时10元哟”,停车管理的小姑娘向我解释着收费价格,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我进场时,本来可以停放20辆车的停车场上只停了四辆车,等我不到半小时办完事出来,停车场上竟然是干干净净(全都走了)。当然我也不能像原来一样享受着免费的待遇了,5元钱停车已经是不可免了。

46日油价上调,97号汽油终于突破了8/升。和许多有车族一样,我没有去凑份子去排除加油,倒不是不在乎涨的这几毛钱,而是加上这么点油省了这许多的钱,对于不可能不开车的人来讲,意义不大。

曾经有一个说法形容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吓着,现在用这个说法来形容北京的汽车是再合适不过了。您车开着,钱就随着汽油燃烧了;您停就得付停车费用,如果在市中心停车,您上一天班停车费就100多元钱,够吓人的。

反正汽车就是两种状态,不是开着就是停着。现在已经是开着不是,停也不是了,这真是有点无所适从了。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出路,也就是必须满足政府解决疏堵的要求――把车放弃,这是解决北京“首堵”最有效的办法。

意义

曾经有一个说法,每天40分钟的通勤时间是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随着交通堵塞的不断发展,有了年轻人回归市中心的需求,北京市交通费用的不断上升会加速大家回归中心的需求。

与之相配合的是,离退休人员时间成本下降,可以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既减少了交通的压力,更是减少了对于能源的无谓浪费。日本有过一个调查,有超过4成的人愿意在退休后到郊区去,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回避了城市的污染与喧嚣。

用不起不用是迫不得已,加大规划的合理性,减少大家在路上消耗的无谓时间和能源损失更直接、更合理。但规划是多年形成的,想要调整先不讲人们的习惯问题,就是技术问题也需要多年才能处理完成。

出路1

上班族回归中心,那市中心的房价难于接受怎么办?北京的房价,特别是四环路以内的价格,就算是事业有成的人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偶然看到法国政府有一个说法,任何房子(不管您有多少套)只要空着就得缴费用,这会从另外的角度来打压房地产的投机。房子只要有人住,就一定是有价值的。

用这个方法解决空置,当然存在技术难度,但不是不可以克服。空置房子发挥作用,考虑到空置房位置通常还不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至于养老地产,也是一个不错的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