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猴子当傻蛋


 

    晚饭时候,猪妈妈展开了新一轮说教,语重心长地对小猪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并试图通过生动的例子来深入浅出地让小猪快速地接受并铭记。

    猪妈妈的例子是从书本上来的,大意是:猎人为了捕捉猴子,在山里埋苹果,这个过程要让猴子看到。苹果装在箱子里,箱子的顶端开一个口,只能伸进一只小手,但是手抓着苹果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加比洞口大就无法脱出来。掩饰妥当后,猎人就埋伏在附近。于是,猴子来偷苹果,爪子抓着苹果被洞口卡住,猎人赶来抓猴子,猴子舍不得放弃苹果,只好眼睁睁地被猎人捉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且不去说它。但是故事的本身就不成立,是错误的,错误的论证怎么会有一个正确的结论来教育人呢?

    猎人埋苹果,即便猴子看到,会去偷,不至于猎人来了猴子还舍不得放弃苹果。再者,猴子是群居的,每个群里有个猴王,等级分明,纪律严格,它们生性机警,猎取食物的时候会有严格的分工,站岗放哨的、实施行动的等等,稍有风吹草动,哨兵立即发出警报,顿时跑得无影无踪。如何抓得住猴子?

    近些年来不少哲思小品的文章或者书籍广为流传,简简单单的内容告诉读者一个浅显或者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有时候让人豁然开朗。多数类似文章会讲一个小故事,通过故事来表达思想。有些故事编的比较拙劣,虽然结论的道理很好,但是用以论证的故事本身不成立,看了别扭,流传开来贻害不尽。比如上面的故事,被家长用以教育孩子,道理可能不会被孩子接受,但是捕捉猴子的过程会让他们铭记在心,于是,他们就认为猴子可以用埋苹果的方式捕捉,猴子很傻,傻到为了一个苹果不顾身家性命的地步。事实上呢?当然不是这样。

    我曾见识过不少的野生猴群,比如峨眉山的猴子,武夷山的猴子,福州永泰青云山的猴子,都机警而机敏,他们从人类手上获取食物的办法很多,有时候强取豪夺,有时候小偷小摸。

    峨眉山万年桥有个摆摊的女孩,卖些饮料零食之类,几乎每天都遭受猴子们的骚扰。诸多饮料零食,猴子们专门偷易拉罐的健力宝喝,其他的似乎都看不上眼。猴子们就在桥边的大树上,或坐或卧,或嬉戏,或瞌睡,悠然自在,全然没有做贼的表情。有时候游客跟摊主正在交易,猴子们发现了机会,悄然向摊点靠近,总有一只两只猴子成功攫取。没有交易的时候,猴子们瞅着摊主警惕性松懈,便从周边向摊点包抄,有的掩护,有的冲锋,群体偷窃,可谓好玩。

    我静静地坐在万年桥边上,看这群猴子尽情地表演。应该说,这是一群聪明的家伙,貌似若无其事的胸膛里不晓得怀的什么鬼胎,往往在你稍稍不留神的时候却给它们创造了机会。于是,我觉得它们很可爱,像是一群小孩子,跟大人们玩起了捉迷藏。但是这种可爱在几个小时之后却演变成了恐惧。

    下午一点多,从洪椿坪下山。太阳高高地照耀着,一个上午的紧张登山带来的疲惫此时开始显现,双腿发酸,浑身疲软,昏昏欲睡。路过万年桥,我下意识地朝桥头的大树上望去,那群机灵的猴子们无影无踪了。我多想看他们一眼啊。

    过了万年桥没多远,却发现窄窄的小道边上一字排开数十只猴子,列队像是等待接受首长的检阅,走近才发现这伙猴子是拦路抢劫的响马。同行的三个人,老龚、小陈和我。上山时老龚随身背了个包,念他年长力衰,我一直帮他背着,谁知这好事却惹出祸端。老龚和小陈走在前面,俩人双手空空,猴子行注目礼般,没有阻拦,可是,为首的老猴子却把我拦住,伸爪子就扯我肩上的背包,我怎能屈范?用力拽住,这猴子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心底一虚,好汉不吃眼前亏,给了它吧。它把包里的东西翻出来,看到笔记本,以为是雪花糕,咬了一口咬不动,丢在一边。翻出钢笔,咬了一口,随爪扔掉,再翻,已经没啥东西了。老猴子很失望。其实我的兜里还有几粒花生,但是我不敢掏出来,这么一群猴子,分配不均我会很麻烦。看看从我身上揩不到什么油水,便不理睬我了,我赶紧收拾残局,蹑手蹑脚地逃命。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附近的山上有猴群,几乎见天下山接受游客的施舍。多数时候,它们跟游客保持相对安全的距离,快速地把食物攫取到手,便迅即离开。但也有一些猴子被惯坏了,胆子很大,竟敢抢夺游客的食物,吓得游客大呼小叫惊慌失措。

    我的一个中学同学,生活在闽北山区,多年前,他的父亲在山上种了几亩西瓜,他去看瓜园,亲见猴子偷西瓜,有的在树上放哨,有的冲向瓜田采瓜。只要瓜棚里一有动静,这些猴子丢掉西瓜一哄而散。在它们看来,性命比西瓜重要得多,这是正确的。

    想想看,猴子能为了一个苹果束手就擒吗?猴子的思维真那么简单吗?还是别把它们当傻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