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历史,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面向未来一个阶段所作出的战略性部署。历史阶段不同,发展起点不同,决定了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差异性。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十一五”基础上布局“十二五”,我国塑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责任重大。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迅猛飞跃,我国塑料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已成为世界塑料生产大国,在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二五”规划跨越2011年至2015年。未来的“十二五”将是“中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和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
1、研判全球经济形势,总结塑料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统计显示,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投资、进出口三大需求也保持较快增长。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塑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迄今已走过了60年风雨。实事求是、客观地评价中国塑胶工业数十年的历程,科学地总结产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对行业今后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58~1978年,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外受封锁,科技落后,人才缺乏,各方面条件很差,塑料工业因国防和军工需求应运而生,是艰苦创业的20年;1978~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逐步开始对国外塑胶工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引进了完整、高水平的生产管理模式,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开始了艰辛的消化吸收和科技攻关,是摸索发展的10年;1990年至今,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依靠自主创新,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实现了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国产化,塑料生产总量和出口迅猛崛起,中国的塑料工业进入了明确方向后的快速发展期。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认为,从材料学上说,人类已从石器、青铜器、钢铁时代进入了塑料时代。中国塑料制品工业是新兴的大行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年是国内“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农用塑料(包括农地膜、节水农业器材)和土工合成材料将成为今年发展的重点项目;包装材料和塑料建材作为塑料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领域,将逐步向规模经济生产发展;工程塑料及复合材料的生产与应用领域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展;为保护臭氧层和治理环境,将加速对PE、EPS、PS、PU等泡沫塑料生产进行无氟技术改造。此外,为了增加塑料制品的品种和提高产品质量及档次,还须重视塑料机械和模具的开发和生产。
中国塑料工业五十年来获得蓬勃发展,现已步入世界塑料大国行列。有关统计显示,中国合成树脂的产量和消费量目前居世界第五位。到2000年,国内年产合成树脂达到900万吨,PVC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左右,成为世界上合成树脂生产大国之一。预计在下世纪初,中国将跻身PVC生产大国行列。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廖正品说,目前中国塑料机械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塑料机械工业生产量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年均增长率达到22%,新增生产能力1900万吨。全国塑料机械企业600多家,以中小型企业为多,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中国具有生产10万台套以上门类齐全的塑料机械的能力,已成为塑料机械制造业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塑料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塑料制品的生产遍及全国三十个省市、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说中国是塑料制品生产大国,也是塑料制品消费大国。特别是农膜、化学建材、包装和工程塑料等应用之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廖正品说,目前中国的树脂生产仍不能满足需求,进口量在1000万吨左右。这一需求缺口至少在十五年内都将依靠进口弥补。他还表示,在中国将加入WTO的形势下,中国塑料工业迫切需要加速建立并完善塑料制品的标准体系,进一步重视质量认证机构的建设,建立与标准化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完整质量检测和保证体系,以确保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技术与产品标准,实现产品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
2、指导思想定位,发展战略规划
战略是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清晰而科学的发展战略能确保行业的发展方向。回看历史,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面向未来一个阶段所作出的战略性部署。历史阶段不同,发展起点不同,决定了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差异性。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十一五”基础上布局“十二五”,我国塑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责任重大。无疑,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迅猛飞跃,我国塑料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已成为世界塑料生产大国,在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塑胶产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深层的问题,发展模式正在受到挑战,这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塑料行业“十二五”的战略布局,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之上。而这个时期,恰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十二五”的开局好不好,运行过程是不是顺利,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未来。
鉴于此,塑料行业未来一段时间最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全行业进行结构大调整,重点发展低碳降解塑胶制品为主的方向上来;深化制品加工,大力开发产品应用领域,延伸产业链;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提高技术、工艺、装备水平,瞄准国际产业高端产品;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力求全行业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3、中国塑料行业进入转型关键期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下,塑料行业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过于分散的局面,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部分大中型企业通过资本扩张、资产重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扩大了企业规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经过体制改革和转变经营机制,加入了专业化的塑料制品深加工大军,形成了国有控股企业占主导、民营企业有力支撑的合理格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和完善为中国塑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2010年11月份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考察宁波地区期间,罗百辉秘书长提出,塑胶行业要抓住机遇完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升级。
不少企业也纷纷表示,行业发展至今,再依靠以往低价劳动力、粗放式扩大生产获取利润的做法已经一去不复返,行业要向集约化、技术化、自动化方向靠拢。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他们依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劳动效率是我们的2—3倍,因此虽然他们的人工费用比我们要高,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却更有竞争力。
可以说,在以往中国制造企业在劳动力价格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购买新设备的投入要大大高于聘请人工的费用。但随着工人工资的逐年提高,新劳动法实施后在工人保障方面的必须投入,采用人工的价格不再低廉。不少企业都表示,培养一个员工所需的工资、保险支出、学习费用、生活补贴等等投入,其实是非常大的,一旦一个成熟的工人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损失。但如果引进先进设备,在支付一次性购买投资后,除了每年设备的折旧费,企业不需要付出更多。而且设备的改进还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精确度,这样算下来,引进先进设备的成功率和可靠性要更好。
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来增加利润,这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塑胶行业和其他制造业一样,需要这样的结构深化调整,进而增强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十二五”塑料行业进入产业转型关键期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