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延续 人民币将继续升值


日统计局公布的CPI数字为5.3%,较上月高出0.1个百分点,在央行数次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通胀形势依然如此严峻,这也进一步说明此次通胀并非由货币超发单方面因素所致,事实上,今年全球粮价不可避免的走高,才是造成当前全球通胀无法降低的根本原因。

 

同时,今天公布的PPI数字为6.8%,依然处于去年以来的高位,而这是由于4月份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所致,虽然上周大宗商品价格有所调整,但商品牛市的根基毫无松动迹象,因此预计国内PPI可能将持续性的处于高位,而PPI的高企又会对未来36个月的CPI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即便下一次PPI数字因为上周大宗商品回落有所降低,未来3个月甚至半年的CPI亦不容乐观。

 

此外,4月中国又有11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出口的强劲超出市场预期。央行又要发放基础货币来对冲美元顺差,因此,在这种严峻的通胀压力与顺差带来流动性泛滥的威胁之下,央行很可能将被迫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措施,以对冲人民币流动性。由于今年国务院对中国通胀调控目标为4%,加息空间有限,因此近期央行极可能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正如笔者所说的一样,由于PPI的高企,未来半年内的CPI都无法有效降低,因此央行的加息步伐不仅不会有市场预期的所谓空间限制,反而可能拿出超出市场预期的紧缩政策。

 

然而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却难以同中国一样能够大力度的紧缩货币政策,欧洲是因为欧债危机的影响,而美国则受制于失业率高企与巨额债务压力。对欧洲央行来说,频繁的紧缩可能在短时间内摧毁更多的债务国家,其中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西班牙几乎已是无法避免面,但若G7国家意大利步其后尘,对市场的影响将被无限放大,这与目前希腊对市场的影响绝非一个级别。而美联储即将于6月份结束QE23月份美国CPI也上升至2.2%,实际数字和国际压力均让市场对美联储于6月份之后加息有所期待,但本月初美国失业率再度回升至9%,加之大宗商品有所回调,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实际上已经大打折扣。

 

因此人民币和主要货币之间的息差将不可避免的继续扩大,这也给人民币继续升值带来了最大的动力。目前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已经跌破6.5关口,而且一度在盘中测试6.49支撑,人民币NDF一周合约中间价已经跌破该点位,证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的态度已经十分坚定。

 

很明显,人民币当前的升值速度已经非常之快,但人民币并未自由兑换,所以若按正常速度,涨幅显然不止如此,笔者认为,如果市场基本面不发生重大转变,34年后,美元兑人民币将进入1:5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