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下滑中不同车型几家欢乐几家愁
根据中汽协的数字显示,今年4月国内汽车总体产销量为153.53万台和155.2万台,同比下降了1.85%和0.25%,其中乘用车销量114.23万台,同比增长仅为2.79%。商用车销量40.97万台,同比下降7.84%。可以说目前车市面临调整是在所难免,但是车市拐点之说却为时过早。
在1-4月份当中,自主品牌共销售228.44万台,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82%,占有率同比下降2.4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合资企业的产品也开始走向分化: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车的占有率分别为18.19%、15%、10.82%、7.51%和2.67%,其中,日系车销量受地震影响同比有所下降,而德系车却在逆市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车市的调整市道之下,奥迪Q5、大众的多款热销车型依然货源不足,本田的C-RV同样也很紧俏,一方面是许多车型出现了降价促销,而另一方面是在这个看似不景气的市道之下,仍然有多款车型在加价售车。
随着整个车市的下滑,不但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受到了冲击,部分跨国车企业在中国的销量四月份也出现下滑。丰田和通用首当其冲,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共计售出了20.34万辆汽车,同比下降4.6%,是年内首次下降。丰田受到地震冲击,4月在中国的销量大幅下降23%,仅为48700辆。从乘用车细分来看,整个行业也是苦乐不均。轿车从去年的27%的增长,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9%,到3月底下降到7.7%;SUV从去年101%的增长回落到今年一季度的46%,3月底的增长回落到35%。
在下滑的车型当中,降幅最大的是一度受惠于“下乡政策”的微型车,这一细分市场从去年28%的增长,到今年一季度已经是5.6%的负增长,到了3月底,其负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0%。这说明了这一类细分市场上的车型,已经逐渐地淡出了一度热销的行列,因为从安全的角度和驾乘舒适性方面来说,微型车已经不适应于业已发展了的消费需求,就是没有来自于购置税优惠以及汽车下乡政策“缩水”方面的因素,就消费者的扩大方面来说也不会有多少空间。当然微车市场的萎缩直接导致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的明显下降,4月份,长安集团在乘用车市场的排名已经下滑到第八位。
从宏观上来说,本轮车市的调整一是受到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等政策的退出和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二是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停车费用大幅提高等导致消费成本增加的因素,三是受部分城市治堵限购政策的实施的影响,四是通货膨胀导致物价水平居高不下而使消费信心受到打击,但是就微观市场和具体的产品来说,市场已经步入优胜劣汰、此消彼长,行业竞争将越发激烈,车型和产品分化将快速到来。
其实前两年的那种一哄而上,鱼龙混杂的局面是一定不会得以长久的。就在车市开始分化之时,品牌力强,产品力具有优势的车型却在逆市而上,这当中既有合资企业的产品,也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在本轮的车市调整中,合资企业与自主品牌的产品都有保持畅销的,也都有开始滞销的,这就正常了,经过调整,适合于中国市场发展趋势,受新生代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崭露头角,而一些不合适宜的产品则逐渐地退出市场,有进有出,这就正常了。
同时经过本轮的调整之后,估计政策方面也不会轻易地再出招了,因为过去的那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对整个车市的“生态环境”来说,破坏作用太大了,在优胜劣汰中保持一种稳定的增长,才是对厂商和消费者都有利的。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