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生平及著作


 一、熊彼特的生平和著作

(一)熊彼特的生平

约瑟夫·阿罗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与凯恩斯同年出生,这一年也是马克思逝世的那一年。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一生共发表论文200多篇,著作15部,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创新理论,其理论在说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波动、垄断与竞争及资本主义发展前途上获得了很好的运用。

一个人的思想总是与他所处的时代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在经济学上的造诣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密切相关的。

1.不平凡的青年时光   (1883——1906)

   188328,熊彼特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特里希镇得一个织布厂主家庭,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熊彼特的母亲1893年与奥地利的一名高级军方官员再婚,他和母亲搬到奥地利的格拉茨,继父把他送到一所贵族子弟学校进行人文主义学习,学习希腊语、拉丁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且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年青时代去接触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于他的世界观的形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熊彼特很快就学会了其他同学的风度、举止和爱好,从而他的一生都带着一种贵族气质。他总说我只有三个愿望——一个是大情人,一个是大骑士,一个是大经济学家。

   1901——1906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同时由于受到著名的奥地利学派的影响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3年开始研究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门格尔、庞巴维克、维塞尔向他灌输奥地利学派的理论。研究了马克思的著作,他还利用自己学习的外语的优势,研究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马歇尔、克拉克、帕累托等人的理论。

2.社会和学术界的徘徊期 (1906——1926)

大学毕业后游学欧洲,旅居英国,受教于马歇尔和埃奇沃思,与英国经济学家广泛接触,并对英国经济进行研究,数月的停留期间,他前往大英图书馆并做了大量的笔记,日后用于其著作《经济分析史》。1907年遇见比自己长12岁的女子,并在英格兰与之结婚。随后前往埃及当一名律师,同时也替埃及王后管理地产,深入企业,通过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和成本递减技术,是工厂的利润增加,认识到了创新对生产的作用,撰写第一部著作,1909年因患马耳他热离开埃及回到维也纳。

1909——1913年,查尔顿威兹大学和捷尔诺维兹大学唯一的一位经济学教授,期间《经济发展理论》一书出版,1913——1914年作为交换学者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并被该校授予人文科学博士学位。1918年一战结束,熊彼特担任以卡尔·考茨基为首的德国“社会化委员会”顾问,1919春到10月,奥地利成立了由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社组成的联合内阁,他担任财政部长,在任期间,主张实施资本税,减少通货膨胀;建立中央银行,以稳定币值,然而与他的所谓社会主义朋友有很大分歧,在任7个月下台。

1920年,熊彼特与第一任妻子离婚,1921——1924,接受了维也纳私人银行彼德曼银行总经理的职位,由于大规模通货膨胀引发严重经济危机、银行职员贪污的丑闻致使银行破产,熊彼特被迫离职,并且要承担债务。1925年,娶了一位维也纳女子为妻,同年在波恩大学任教,讲授纯经济学理论,1926年,第二任妻子死于难产,母亲去世,官场、商场和家庭的失意使他回到学术领域。

3.纯粹的学术时期

1927——1928年熊彼特应邀去哈佛大学访问,并在日本呆了几个月.1928年回到波恩大学,受到学校有些教师的排挤,1932年回到哈佛大学。

1930年,熊彼特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共同倡导成立了经济计量学会,1935年被聘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1937年与经济学家伊丽莎白·布迪结婚,1938年被选为经济计量学会副会长,1939年《商业周期》出版,1940年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42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出版,1948年,熊彼特以第一个非美国人的身份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49年筹建国际经济学会,曾一致推选他为第一届会长。

1950年熊彼特与世长辞。

()熊彼特的著作

 1912 经济发展理论     1918 税收国家的危机

1939 经济周期         1942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1954 经济分析史       1952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    

().其他人眼中的熊彼特

熊彼特曾经受教于庞巴维克、赛维尔、门格尔、马歇尔、埃奇沃思,在波恩大学和哈佛大学执教25年,曾经指导了哈佛400个经济学博士、数千名本科生,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和托宾就是他的门下弟子。此外还有理查德·马斯格雷夫、理查德·古德温、沃尔夫冈·施托尔普、保罗·斯威奇、加尔布雷斯等。这些年轻的经济学知识追求者,在熊彼特的引导下,后来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

保罗·萨缪尔森(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完全是以一个专家的姿态,时而对从耶鲁特利亚的美术开始到中世纪法制为止的一切事情进行论述,时而感觉到他似乎理解或者熟练地阅读意大利语、荷兰语、等书籍”

瓦西里·里昂惕夫(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教室或者研究会上和熊彼特相处一个小时之后,抑或在与他散步时,使人感受到的最强烈的也是唯一的印象就是他那令人惊异的广博才智。”

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倘若你问我,最爱与那些有趣的人共度一个黄昏,我的答复是熊彼特与凯恩斯。他们都让世界震撼,熊彼特是一位比凯恩斯更伟大的学者,也是更优秀的知识分子”

加尔布雷斯:“熊彼特固然对凯恩斯颇为不屑并大加批判,不过他仍然是即凯恩斯之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最广阔的领域内展现出天赋的经济学家”。

斯齐威:“他从不在乎我们思考的是什么,只要我们在思考,他在研究工作中一直是一匹孤独的狼”

在公众的眼里,他的立场却一直都是极端保守的,反对罗斯福新政,认为战争期间对纳粹德国的态度过去温和[1]

熊彼特大概是第一个强调自己对经济生活的看法与凯恩斯不一致的人[2]

熊彼特的卓越之处在于,他是在马克思的范畴中击败了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制度能否生存,这个看起来的关键问题上,他想马克思投降,但是他证明,至少是提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由于熊彼特的原因,而不是马克思的原因[3]

 

1.西方经济思想史   意大利   阿列桑德罗·荣卡歌利亚 罗汉等译  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出版社    2009  P352

2.几位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生平、时代和思想

   罗伯特·海尔布罗纳   蔡受百 马建堂 马君潞译

  商务印书馆    1994   北京   P276

3.几位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生平、时代和思想

   罗伯特·海尔布罗纳   蔡受百 马建堂 马君潞译

  商务印书馆    1994   北京   P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