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本科生照样考上一流研究生


“六个一”助推“考第一”

三类本科生照样考上一流研究生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一般很难联系在一起,但是武工商学院培养的三本大学生通过备研“六个一”“考第一”成功录取华科大一流硕士研究生,被传为佳话。

带着敬佩、探秘的心情,我们采访了这个又一次取得成功的王盛同学。我们不会把他和那些一心只为学习的好学生联系在一起,他的外表给人一种张扬不羁的印象,但是骨子里却始终透露出一种自信与沉着。他回顾了自己考研历程,自称是“马拉松赛跑”,但苦中有乐。他说,他之所以初考就考第一,得力于他自创的“六个一”,即是一个人生目标、一个充分自信、一个内在动力、一个相投研友、一个学习诀窍、一个良好习惯。如果说有成功秘诀的话,那么这“六个一”可能就是。

一个人生目标非常重要。王盛认为,目标不要太多,但必须选准。王盛高考失误,巨大的落差让他失望过。大一、大二可以说是他的迷茫期,没有既定的目标,没有前进的动力,重复着每日机械似的学习生活。是大二暑假的一次打工实习成为王盛人生的转折点,那个夏天,他抱着半玩半学得态度去到武汉的一个大型电脑城打工。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而且是在校三本大学生,尽管每天他要花很大的心力向顾客介绍各种品牌的产品性能,想尽办法让顾客去购买他们的电脑,但是却经常会吃闭门羹,还会受到主管的批评。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他沉默了很久,反思了一段时间,后来还算了一笔账,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能白白浪费父母这么多年的辛勤劳动,更不能荒废了自己的大好青春,让王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一个全新的改变和升华,他说,从那天起,他不再乱花每一分钱,更懂得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这样碌碌无为,而应该有许多出彩的亮点,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考虑到母校尽管给与了他许多知识,教会了适应社会的技能,但在知识深化和能力提升上仍有一定局限性,所以王盛毅然决定考研,以谋求更好更大的平台和机会。

充分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助推器。一个自信的人,走到哪里,都会给人以与众不同的感受。王盛总是自信的侃侃而谈。他说,顶住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诱惑,相信自己能行。大一的时候,他加入了学生会,虽然呆的时间不长,但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在院学生会的外联部,他曾凭借自己的口才和实力帮学校拉到了几笔赞助,从一个部员慢慢做到了副部,最后到了部长,这段经历也为他走上社会,甚至是这次的研究生复试,加分不少,因为在这里他收获了自信。他说,我们在学校要珍惜每一次站在讲台的机会,因为每一次站上讲台,都是自己对自己的又一个挑战和提升。

王盛同学说,他的内在动力体现在“马拉松”式的坚持、再坚持,一直坚持到最后。他说,这段马拉松,需要的是耐力,毅力和信念,在踏上征途的那一刻他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先是报了文科补习班,补了整整七天的思政课,每天上十个小时,从不间断;后来又用一个月的时间补习数学,也是每天不间断的上课,他说很多同学受不了那种高强度的上课时间,最后中途放弃了,但他坚持下来了,所以也胜利了。王盛说,大三的那个暑假和寒假,他和研友几乎是吃住在图书馆的,每天坚持早起去武汉市图书馆学习,一直到晚上才回到宿舍,不管是炎热的夏天,抑或是寒冷的冬天,下雨下雪,没有丝毫的影响。王盛一直强调,考研的路,贵在坚持,很多人都是败在自己的惰性上,其实只要“认真”地跑完了这段马拉松,每个人都是胜者。

另外找一个志同道合的研友,互帮互助,互勉互励,很重要,他和研友同时考取研究生就是好的说明,王盛深有感触地说。要善于摸索一个好的学习诀窍,在学习中总结做题技巧,量不在多,重在反思,这样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盛还认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好,记性不如乱笔头,一定要勤写勤记,关注时事政治。

据悉,王盛同学只是武工商学院教书育人、人才辈出的缩影,武工商学院学生每年除走入社会就业创业外,都有一些同学通过努力考上研究生深造。(李国芳,15387149006,大学生记者樊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