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量化考核标准


课堂量化考核标准

一、课堂(50分)

1.         1.学生学习的热情(10分)

2.         2.挖掘(10分)内容的深透、应用、规律、技巧等

3.         3.生成(10分)创造创新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品

4.         4.表达(10分)声情并茂、流利、支体语言

5.         5.结构(5分)环节的齐全

6.         6.效果(5分)

二、理论研修(20分)

1.         1.活页备课(5分)

2.         2.报刊论文(5分)

3.         3.交流(5分)

4.         4.创新(5分)

三、公益活动(30分)

1.         1.值班(5分)

2.         2.公益事业(5分)

3.         3.学生辅导(5分)

4.         4.全乡统考(15分)

看课记录

     

年级

 

班级

 

科目

 

节次

 

课题

 

课型

 

执教人

 

序号

标准

纪实

满分

失分

1

目标清晰明确

是否结合实际,学生学情的实际

4

 

2

预习效果达标

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课堂展示质疑情况

8

 

3

调查全面精准

是否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实际,而不能凭空想象问题的典型性,概括性

4

 

4

汇总典型突出

4

 

5

精讲点拨到位

是否在学生需要是定时点拨,不能经学生      

4

 

6

检测及时恰当

方式多样,不仅是做题,也可以背诵,默写

4

 

7

小结全面准确

把问题和知识核理归纳,便于记忆

4

 

8

预习目标明确

10分钟,明确学习目标

4

 

9

任务分配恰当

各小组问题是否均衡,下节课板书时可以看出

4

 

10

明确指示方法

难点问题学法指导一般知识记忆法

4

 

11

老师参与预习

与学生一块学习,师  生,位置放低

4

 

12

紧扣目标学习

学习过程中不能偏离主题,对偏题争论不休

4

 

13

目标达成度高

完成并落实本节学习目标

4

 

14

展示精彩充分

答案的展示,思路的展示和问题展示

6

 

15

质疑对抗明显

提出自己的观点,疑问,指出对立问题

6

 

16

人人积极参与

不能仅让个别同学发言,明星展示

7

 

17

团队作用显著

组内发生问题时,主动帮忙,证实己方观点

7

 

18

激励评价恰当

老师的评价要有激励性,除肯定学生观点指出

6

 

19

课堂环节完整

六段是否齐全

6

 

20

师生角色转变

绝不能让学生代替老师主持课堂、提问等,而是表达对一个问题的思路、见解、疑思,老师才是课堂的控制者。

6

 

合计

 

 

100

 

 

 

 

 

 

 

 

 

 

 

 

不看教师讲得多么好,关键看学生学得怎样,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看学生是否大面积的动起来,看学生的动是否是在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的,看学生的活动是否有新的生成发展。总之,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查看五点:

一、学生参与。

学生的全员参与(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人数的多少,力避精英主宰课堂现象,注重弱势群体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看学生在课堂的精力流失情况;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二、课堂和谐。

教师微笑,学生情绪高涨、积极自我表现参与,师生之间进行着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带给学生或轻松幽默、或欢声笑语、或神采飞扬、或冷静的逻辑思维之美等。

三、展示精彩。

展示积极认真,语言流畅准确,情感投入;书写整齐工整,清楚美观;知识内容正确,把握知识体系;点评反应及时,准确到位。

四、知识达标。

测评反馈效果好,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量和质达标。

五、拓展生成。

看师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能否将教材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能否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看是否达到题目多解、归纳规律、培养技能等,是学生能否会发疑、发思、发明、发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