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不清”的调控,在房价不降的情况下,遭质疑。而坚持调控下,房价真降了,同样也要遭质疑。因为,在经济并不景气的2008年,政策曾鼓励过百姓买房。用一句不客气的话说,过了桥,不需要了,是否该拆了?岂不成冤死鬼。所以,做人和做事一样,不能出尔反尔。
调控到底为了啥?到今天为止有谁能正确无误地说清楚?希望调控把房价降下来,能使百姓买到便宜房。但随时间的推移,这一愿望终成心中的一个念想,不是房价被越来越高,就是买房门槛越来越高。如此,为何楼市中有的只是伤害?
房价到底会不会跌?确实很难说得清楚,凭的只是猜测。完全取决于政策因素的房价涨跌,把本不确定因素,变成了完全可确定了。政策有利于多方,房价就上涨,同样政策有利于空方,房价则下跌。而这一切也仅限于中央政府知道。
那么市场到底会怎么样?齐抓共管,高调一致的情况下,一定会出成绩。中央政府表示,调控坚决不放松,地方政府表示,执行中央指示决不含糊,管钱的银行也表示,即使买首套房,必须拿得出房屋总款的50%,才有资格买房。
到今天为止,人们或稍稍有点明白,原来楼市中尽显伤害。“限购”使本想改善的没了权利,一而再再二三地提高首付比例(首套2008鼓励时只需2成,后来变成或恢复到3成,再到有城市为4成,又有传闻决定执行5成)。连首套准刚需也不放过。而最受伤害的当属鼓励政策买房的人。
我们不去谈买房是否属爱国。但如果在鼓励政策下买房的,他们属听从党的话,应该不会错吧?而假如调控硬要使房价下跌,事实上是大错特错了。
诚然,有认为调控是为了保护百姓,这其实完全属不学无术的胡扯。这么多人被限没了买房资格,且首套刚需也没放过。保护的究竟是那一类百姓?有意把“民”隔列开来,这是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一部分人想法。
所以,在所谓的民意之下,拼命地希望政策打压房价,唯有这样政策才代表了民意。但是,情不自禁地问一下:那么,那些在政策鼓励下买了房的人,他们是否属于民?难道注定要当“炮灰”不成?
而正是这一“炮灰”群体,在经济危难之时曾立下汗马功劳。现在反过成被打压之列,这种情况难道说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