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定律:“空降兵”在车企的生命周期


此前,董海洋挥一挥衣袖,告别北汽福田,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离他跳出一汽丰田,意气风发加盟福田,不过两年的时间。离职的原因不得而知,但看看坊间的评论,至少可见其个人品牌的成功,抑或只是他和媒体关系好。例如将其定位成为一个海派的职业经理人。

现在,张欣迅速的从北汽抽身而退,距离其北上,也不过两年多的时间。

 

两年,似乎是空降兵在车企的时间门槛。是啊,半年熟悉,半年准备计划,半年觉得不适合,半年找下家。凑起来正好两年多的时间。

 

车企,水深火热。为什么水深?背景复杂。民企一言堂,国企搞队伍,合资企业,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为什么火热?利益纷乱。谁来掌握新产品的方向,谁来分配预算,谁来改革流程和组织?处处是雷,处处是火,一不小心,把你烫得外焦里嫩。

高职位的“空降兵”能力再强,阅历再丰富,但外来的标签很难被撕掉,很难避免不被排斥反应。

 

第一个半年:逃离以前的烂摊子,刚到一个新的岗位。领导期待,员工欢迎,各项待遇一一落实,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这个半年,除了和领导沟通,就是经常看各类报表,和各层面干部、员工开会,掌握信息,熟悉情况。

 

第二个半年:对环境基本了然于胸,机遇和困难自己觉得掌握得很清楚。荡胸生层云,各种理想和情操激荡。大好蓝图在手下勾勒,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第三个半年:成绩一点一点展现,成就感有了。但同时,越往下走,水越深。开始懵了,开始傻了,开始郁闷了。原来有那么多深层次的矛盾,原来有那么多的先天约束,原来有那么多的后天限制。被领导要求尊重企业实际状况,被同僚劝诫有所为有所不为,被员工讥笑/同情是个不懂规则的外来汉。如果再碰上什么机构改革,路线不正确,队伍没站好,企业对你原来的承诺随风而散,工作资源被剥夺了,工作平台也塌方了,只剩下个空头衔,印在你名片上比较好看。

 

第四个半年:手头工作虽然还在推进,但已经心生厌倦和疲倦。开始考察新的机会,接触新的人员。机会一到,拜拜了您呐,爷不伺候了!

 (新浪博客我爱墨水 blog.sina.com.cn/ilove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