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领跑工业经济发展


  “十一五”时期,铁岭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突出发展产业集群,不断推进载体建设,着力提升服务水平,走出了一条“以园区聚企业、以集群促发展”的新路,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合作共赢,产业集群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铁岭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优势和资源集聚优势,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培育了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官台、帽山三大工业园区。这三大工业园区都已达到“八通一平”以上标准,共集聚了各类企业400多家,并形成了以专用车产业为主导,集先进制造、新型建材、橡塑产业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

  2005年,在全市新一轮工业经济发展热潮中,开发区把产业发展规划论证作为首要任务,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结合铁岭实际,以抓大项目引进为基础,把产业集群作为“兴工兴区”的重点来抓,逐步形成企业集聚态势,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6年,开发区把橡塑产业做为重点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了专业橡塑产业园,由橡塑产业集群区、橡塑产业科技孵化区、橡塑产业共用加工服务中心三个功能区组成,占地面积500亩,规划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助驰橡胶、科拓橡胶、世纪电力等数十家橡塑企业进驻园区。 2008年,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的开工建设给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在认真分析了省情、市情和区情的基础上,开发区确立了以专用汽车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把专用汽车、先进制造、橡塑制品、新型建材作为全区的主导产业,并力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目标清、思路明、行动快。开发区仅用6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6.92平方公里起步区主干路网建设,70天就完成了8.3平方公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八通一平”、“绿美亮洁”标准,创造出平均13天完成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的 “铁岭速度”。经过两年多来的不懈努力,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已由“概念”变成了“现实”。

  项目是开发区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打造产业集群的关键所在。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开发区重新调整机构设置,将42个部委办局整合成12个招商部和服务部,专门负责项目引进和推进工作,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招商重任大家挑,大力增强项目推进的积极性,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截至2010年末,专用车基地落地项目133个,开工项目63个,投产项目13个,实现产值107亿元,增加就业岗位2690个。以冀东专用车、陆平机械、合力专用车等企业为龙头的专用车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同时,在官台园区、帽山园区、桑园园区,也有一大批符合开发区产业定位的项目纷纷落地。

  为保证落地项目早日建设完工,按期投产,开发区建立了重点项目推进制度,制定项目推进明细表,标注每一个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责任人、解决时间和期限。开发区主要领导亲自主持每周一次的项目推进会和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召开的协调会,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进度。德国布廷恩、和谐管业、运昌新材料等一批项目实现了当年落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服务水平决定招商成败。几年来,开发区坚持一手抓服务平台建设,一手抓服务水平提升,快速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在打造橡塑科技创业园硬件的同时,服务平台建设先行,开发区与技术监督局合作,建成橡胶产品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检测范围覆盖东北三省。同时,积极争取铁岭市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整体搬迁至橡塑科技创业园。形成了以橡胶研究院为核心,以橡胶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产品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为支撑,以科技创业园区企业为依托的完善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成为全省重要的产业集群之一。借鉴橡塑服务平台建设经验,开发区在引进建设专用车项目的同时,与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建设了专用车研发中心,专门负责为企业完成各类专用车试验检验和新产品开发任务,并帮助企业申报各种科技项目、完成资质检查、鉴定,申报专用车公告等服务。此外,为专用车基地配套服务的东北机动车交易市场、23家汽车4S店也全部开工建设,部分已投入运营。

  在完善服务平台的同时,开发区提出“把软环境建设转变成硬实力”的口号,建立务实高效的“三个一”服务体系,即:对于引进的项目实行一名管委会领导包保、一个责任部门负责、一个服务秘书服务。为推进专用车产业集群建设,开发区组建了汽车工业管理办公室,形成一个专门部门,负责协助专用车生产基地项目核准和资质办理等相关工作。过去是一个企业就得申请一回,而且复杂的申请程序常常令企业投产时间一推再推。现在开发区通过整合服务,由一个专业的团队来帮助企业办理规划许可证、土地审查、环评批复等审批手续,大大加速了项目建设进度。

  2010年,专用车、先进制造、橡塑制品和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2倍;所占规模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85%。其中,以陆平机器、冀东专用车为龙头的专用车基地实现销售收入百亿元,201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 “辽宁十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专用车产业也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沈阳经济区十大主导产业”之一。

  在产业集群的拉动下,开发区主要几项经济指标连续几年实现了50%以上增长,增速和总量都保持在全市前列。特别是2010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亿元,同比增长75%,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