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交易费用,构建良好市场环境


  最近菜价暴跌,一些品种的蔬菜田间地头收购价才几分钱,但城里菜市场和超市的价格依然维持在几块钱的高价。什么原因导致了一方面菜贱伤农,而另一方面城市市民却又抱怨菜价居高不下?记者跟踪调查,央视财经频道连续七天推出系列报道,密集聚焦物流领域诸多久治不绝的乱象和怪象。概括起来,进城难、天价过路费、乱罚款、进场费、重复征税等等,正是这些物流顽症导致了蔬菜田间地头几分钱,但在城里菜市场和超市却几块钱的怪象。

  央视记者的跟踪调查好,好就好在还了中间商和市场以清白。

  第一是还了中间商以清白。田间地头低价格,菜市场和超市却高价格,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不是中间商的随意抬价,而是进城难、天价过路费、乱罚款、进场费和重复征税等缘故。

  中间商不可能随意抬价。中间商的进入门槛很低,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处在竞争性行业中的中间商,怎么可能想抬价就抬价呢?中间商不是中石油、中石化,他们是价格接受者,不是价格制造者。央视记者的调查清楚告诉我们,中间商起早摸黑,甚至不得不冒因超载、改装客车人祸混运而承担高额罚款的风险,挣的是很可怜的钱,完全没有想象的高利润。

  专业化和分工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手段。因为中间商的存在深化了专业化和市场分工,因而是有利于降低成本和疏菜的最终价格的。取消中间商,实施农超对接不可能真正降低价格。就算看起来降低了价格,那也是因为一些成本被隐去了,最终是不可持久的。

  第二是还了市场以清白。一般来说,市场是调节供求、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机制。但是,市场有效运行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交易费用不能太高,人为的对于市场的干预不能太多。而降低市场运行的交易费用,提供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正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故一些表面看来是市场失灵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市场失灵,而是政府失灵,是政府职能错位的缘故。

  当蔬菜价格高企的时候,政府首先想到的是鼓励生产;当田间地头低价格,而菜市场和超市却高价格发生的时候,政府首先想到的又是挤出中间商,推动农超对接。殊不知,去年菜价高昂,今年蔬菜一般来说反过来会低廉过剩。政府在菜价高昂的时候鼓励生产,可是蔬菜不是今天种下去明天就可以上市的,最终的后果是,政府的鼓励政策不但没有平抑市场的波动,弥补市场的缺陷,反而加剧了今年的蔬菜过剩,破坏了市场的有效运行。中间商一头连接消费者,一头连接供给者,他能起到信息沟通的作用。把中间商取消了,结果反而使得信息不流畅,更加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同样只会制造市场波动,而不会平抑市场的波动。

  市场当然可能犯错误,不过市场具有自我修复错误的机制。这保证了市场的错误不至于无限放大。而且,也不能有点波动就去干预,就要避免。市场有纪律。只有在市场纪律的约束下,生产者才会增强风险意识,理性组织生产和投资。如果政府总是想着去干预它,不是鼓励,就是补贴,生产者反而没有纪律这个概念了,没有风险意识了。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干预不了市场,如果真的能够干预也还行,可是今天蔬菜市场的败象恰恰是政府干预的恶果。

  政府应该做的是降低税费,取消不合理的管制,降低市场运行的交易费用,而不是简单的鼓励生产或者补贴菜农,又或者取消中间商。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生产多少、怎么流通,这些是微观经济主体的事。政府要提供的是良好的市场环境,一个低交易费用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