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今年的暴跌行情,近期“呼之欲出”的国际板又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本已元气大伤的股市再次破位下行,A股重融资、轻回报的本质再次暴漏无疑,而这次竟然又向外资敞开了融资之门。笔者并不是反对国际板,关键是在我们的资本市场诸多制度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就打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旗号推出国际板,岂不是“竭泽而渔”?
国际板的好处主要在于:一是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一个全新的平台。且信用评级较高及公司管理机制较为规范的国际知名企业进入国际板,也有利于中国股市行为的规范和监管体系的健全。二是允许在中国运营的外资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融资,事实上降低了中国面临的资本流入压力,有利于缓解目前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三是国际板的推出,意味着中国政府在提供金融工具上,对境内外企业一视同仁,所持的对外开放政策矢志不渝。这将为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四是有助于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要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国际板以及其板块所注入的各种国际化的元素。没有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不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五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活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促使中国的投资者更新投资理念,从昔日习惯于投资境内企业,转向投资境内外企业,使其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并且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
但就目前中国股市的生态环境来看,可以说是“险恶”。中国股市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一个过度、一个三高、一个颠倒、一个难”。所谓“一个过度”即“扩容过度”。2010年,沪深股市IPO共计347家,融资总额高达4921.30亿元,较2009年大幅增加143.39%,预计2011年沪深股市新股发行仍将有320家,融资总额预计可超过4000亿元。可谓“扩容猛于虎”;二是“新股发行‘三高’”,即“高定价、高市盈率、超高募资额”,令投资者“用脚投票”,导致“破发成群”,严重伤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三是“一个颠倒”,即颠倒了股市投融资两者之间所固有的因果关系,重股市的融资功能,唯融资而是从,轻视及忽视了股市的投资功能,从而使股市吸引不了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四是“退市难”。由于A股退市制度只设计了“连续亏损退市法则”,即连续三年亏损暂停交易并给予半年宽限期,完全没有净资产要求,很容易使机会主义者和不法之徒借盈余管理之名,玩“扭亏为盈”的花招,逃避退市。
因此,笔者认为,在上述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和解决之前,盲目推出国际板的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监管层应着力于消除中国股市当前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尤其是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融资额等都连上台阶,市场规模已经位居全球前列的今天,有必要放缓 “量”的扩张,重视“质”的提升,转变发展思路,增强股市的投资功能,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股市才有“赚钱效应”,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广泛参与,使股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此时才是推出国际板的良好时机。
设立国际板的最终目的一定要与国家利益对接,不能徒有虚名,也不能只考虑部门利益而忽略全局。要谨防国际板未来可能成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提款机”,目前资金成本的高企使大量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其困境堪比2008年,在资本市场都无法满足国内企业融资需求的情况下,让外资公司上国际板融资岂不是雪上加霜,令脆弱的市场不堪重负?中国资本市场不要再搞不切实际的“大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