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业成为富民产业需要整体推进
李华新
从1978年首次接待88名境外游客,创汇4.6万元,到2010年新疆接待国内游客突破了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了300亿元,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新疆旅游的变化令人惊叹。(天山网 2011年05月05日 )
新疆的旅游业的变化是可喜的,新疆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再是遥远的地方,而是一个大美之地,而且新疆的旅游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中央座谈会议之后,援建和新疆的正逢良机的现实,一切对于新疆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使得新疆人已经日益认识到,美丽的西域不仅能够吸引境外的旅客,国内游客也足以使得新疆的旅游出现一种井喷的效果。
2011年4月6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下决心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新疆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旅游胜地,刻不容缓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热潮。让旅游成为富民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给新疆带来了多姿多彩的东西方文化,在新疆各地留下了饱含文化意味的遗迹,无论是丝绸之路的历史遗存,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无论是吐鲁番屹立两千年的交河故城,还是融入时代新声的“十二木卡姆”和“阿肯弹唱”;这些都是新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它所生发出来的老树新枝,也是新疆吸引国际国内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号召力,旅游是推动力。我们新疆有总体的文化,各地还有各地的特色文化。”不过如何结合,如何使得人们对于这些具有新疆原生态意义的文化感兴趣,这似乎不是地域方面自己的一厢情愿。因为文化要哪个真正吸引人,需要有自己的吸引方式。 新疆旅游业正在走从“事业”到“产业”,再到“事业+产业”之路。这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要成为富裕之路,似乎也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
不过现在对于新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图的制定,以及如何体现出这种文化,那就不仅只是一种基于文化底蕴的深厚,更是需要人们在新疆旅游能够切实的感受度,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中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毫不掩饰对新疆历史文化的歆羡之情。他说,‘一说到中国的文化交流,首先想到的必须是新疆。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唯一汇流的地方就是中国的新疆。这四大文化体系是,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和欧美文化体系。。这是旅游的文化角度,但是,游客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旅游的,旅游对文化的唤起意义,更是需要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而且还要看旅游的性价比,因为新疆的遥远以及它自己的异域风光,依然是具有卖点的地方,可是这些则是需要更多的内地人,更多的那些不具备新疆地理风貌的境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产生兴趣,才会把这个旅游事业发展成产业,而且这样的一个产业,不是一下子就会成为富民的产业的,这个过程不是一两篇博客文章就可以实现的。
新疆的旅游打造成为产业的时日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打造,更是需要文化的智慧和发展打造了旅游文化的智慧。
自治区要把新疆打造成中国西部的旅游胜地。这是期待,正是因为有了期待,才会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