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改款:噱头实货并存外焦里嫩
如今的新车改款,的确鱼龙混杂。竞争激烈车型更新快,几天就有新车推出,今年推出明年的车,2011年还没过完,2012款车已经出来了。
新车推出,名为改款,实则虚虚实实,雾里看花。所谓改头换面,无非是改个前脸,换个大灯,改个尾灯,变个保险杠颜色。某款车型声称作了21项改进,但车子开起来,真的没有明显感觉。
有些老车,就是靠着今天拉皮,明天纹眉纹眼线,打扮得花枝招展,但无论怎么改,看上去依旧是徐娘半老,风韵难存。
最近发现新车改款有几个大趋势。
一、修改皮毛多 提升品质少
2011款凯越虽然修改得不多,但是动力有提升,哪怕提升几千瓦,也是实实在在的动力性能变化。而有的车型,看得见的变得多,看得见的变得少。某款车轮毂大灯一变,就是新款。更有车型把新车变得简化了,大灯装饰取消了熏黑处理、轮毂由铝轮毂变成钢轮毂,价格下调2000元,以此吸引消费者。
二、整修零件多 增加高配少
内饰修修补补,零件加加减减,把新车上市当成了装修工程。真正的低配车型增加的高配置,几乎没有。
上市后才想到修补,除了车型推出匆忙、准备不充分之外的解释,就是为了改款而推新,借此变更价格,反复吸引眼球。
最近上市的某款新车要实在些,变速箱换成了CVT,又增加了涡轮增压发动机,成了新车一大亮点。
三、借机提价多 增配降价少
改款当然付出了成本,提升价格理所应当。当车型定价本身就高,老款车型已经降价,即使算上改款付出的成本,新车价格也高于市场价格很多。多数新车改款之后,罔顾老款大幅降价的事实,依然固守原车定价。尽管给人增配不加价的感觉,但比优惠后的老车型价格,比增配之后的实际价值,售价还是高出很多。
四、增加配置多 提升安全少
配置的增加是必要的。但这些配置因为摆在眼前一目了然,顾客比较容易买账。很多内在的品质的改变,即使改动很大,也很难让不懂车的消费者动心。很多厂家就为了迎合消费者,在配置上大作表面文章,增加一些花拳绣腿,而对成本高、花钱多的车型安全品质却不舍得投入。真正提升安全品质的车型凤毛麟角。
购买家用轿车,注重操控好、外观时尚、有运动感是必要的。但整车的安全性能更重要。消费者对时尚外观积极追求的购车偏好,往往为一些不厚道的汽车生产企业所利用,投其所好,用人性化设计为幌子,表面文章做得外焦里嫩,借以掩饰对安全品质投入不足的软肋。此种表现,已为行业所不齿。所以,目前上市的几款车,呈现了外观与品质共同提升的新趋向。必须对这种实实在在的改款升级大声叫好,才能抑制改款升级中的投机行为,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车型改款,最重要的是品质的提升。配置增加了,品质未必提升。比如刚刚上市的某款新车,发动机变成涡轮增压模式,但底盘不予改变,势必造成最高时速发挥受限,操控与速度不相适应,动力性能发挥受到影响。
某款车型某菱某神声称自己安全配置有提升,品质随之提升。这是一大新的谎言。安全配置和品质完全是两个概念。配置是一回事,配置的质量是另外一回事。配置多了,配置的质量上不去,反而影响品质提升。安全配置上去了,品质上不去,照旧增加故障率;服务上不去,营销上不去,品牌影响力就受影响。
通过改款提升品质,是个很大的课题,决不可轻言品质提升。配置增加了,还要看你的整体品质是否均衡。修修补补,永远没有全新改款来得彻底和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