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车意见领袖程远老师一篇有关电动车的博文,引发了很多汽车业界人士的思考。一直以来,大家对电动车固有发展思维模式,似乎得到了一些松动。笔者联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路是人走出来的”。很多时候,困难和瓶颈,都是人们以讹传讹“传”出来的,只要大家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一起“走路”的决心,在四方努力下,电动车时代也许没有想象中的遥远。
作者文章归档:程国顺

中级车大战:动力差异化能助中级车突围?
中国这么一个区域性的市场居然有100多家企业,且各企业都有产能极速扩张的欲望。目前市场上,仅中级车数量就达到54款之多,其中月销上万辆的车型常常超过10款;中级车销量在全年所有乘用车的销量中占比最大。其竞争之惨烈是必然的。
SUV能帮助自主品牌跃升晋级吗?
品牌提升,产品晋级,突破中高端,一直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梦想。
进军中高端车型,轿车是突破口,新能源车是突破口。如果再寻找新的突破口,那就是SUV了。
从目前严峻的形势看,SUV高端突破,或许是自主品牌进一步占领市场的最后机会。
十几年来,SUV车型销量一路攀升。2011年,国内SUV销售总量达159.37万辆,同比增长20.19%,增速远超其他车型,增量远远高于乘用车的整体增长量的5.19%。SUV全年销量占中国汽车总销量达9%,占乘用车总销量的11.01%。至此,国内SUV车型已经连续增长,增长趋势稳定,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尽管这样,购车理念...
4年后中国市场能吃掉4000万辆汽车么?
4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需要吃掉4000万辆汽车。
目前的市场消化能力为2000万辆左右。4年之后将翻番。
这不是笔者口出狂言。这是国内汽车企业的如意算盘,已经写在各地政府十二五规划中的数字藏不住疯狂扩产扩大规模的野心。
市场吃不了、吞不下、消化不掉?那就吃掉对方。
都想超过对方,都相信自己能够吃掉对方,都在想吃掉对方。于是产能扩充竞赛开始上演。
合资企业延期合作,合资之后扩大产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以及西北、西南等地区均逐渐建立起了相当规模的汽车产业集群。
请看全国各地十二五规划。
长...
听懂话通人性开创汽车差异化竞争新时代
中国这么一个区域性的市场居然有100多家汽车企业,且各企业都有产能极速扩张的欲望,其竞争之惨烈是必然的。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已不满足于占领某一细分市场,而是要将战线在所有细分市场拉开。与此相对应,则是为了规避“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投资风险。对于合资企业而言,因为有强大的外资背景,在车型上不断拓宽、进行车型战略的转变一直是其延伸性发展的图谋。对于过去生产经济型车的企业而言,经济型车本就利薄,将车型序列向高端延伸一直是他们的愿望,而其他企业将触角向这一领地延伸,也逼迫着他们要在困境中寻求突围。当然,更主要的是,在竞争实践中,他们知道了造车是怎么回事,卖车是怎么回...
拉动内需的绝招:让造车人都买车
车市结束了井喷开始平走或者低走,让汽车企业备感惊慌。于是竞相降价,实在无价可降,便开始降低配置,于是车市便出现了恶性竞争的苗头。
恶性竞争,依赖对品牌力的透支来取得眼前的销量,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样的结果是不仅仅让自主品牌无路可退很受伤,同时也让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企业的多数企业两败俱伤。
笔者倒有个冲刺车市暂时提升销量的好办法,这就是让造车人都买车。
现在的造车人是个很大的人群。每家企业的员工都有上万甚至十几万数十万。加上网络营销人员,其数目可能翻番。这可是一支拉动内需的大军。
60年代,宝马汽车的理想就是让自己的员工用6个月的工资就能购买一辆宝...
中高级车竞争进入决战期
最近几年来,从第八代雅阁上市开始,中高级车新的市场竞争拉开了新的帷幕。日系车几乎一骑绝尘,以稳定的高销量遥遥领先;凯美瑞紧追不舍。一时间长期雄霸车坛,中高级车双簧不可一世,竟无对手。
新君威祭起运动大旗卷土重来之后,迈腾似乎遇到知音。在高速增长的市场裹挟下突然振作起来,与新君威彼此呼应,更有新版迈腾新版帕萨特煽风点火,于是中高级车运动性风潮席卷而来。
雅阁与凯美瑞作为大气沉稳的商务车具有传统优势。君威迈腾作为运动型车有新潮时尚的新锐动感优势。但现在看来,两路人马谁胜谁负,尚未有定论。至少从八月份销量看,以运动风格一得自矜的君威迈腾的销量与雅阁凯美瑞还有很大差距。
...
中国自主品牌最奇缺的是什么?
市场一遇低迷,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就被推到风口浪尖,或折损,或很批,或牢骚,或预期。真正鼓励和共勉的很少,真正出招让自主品牌摆脱迷局的也很少。舆论有时和它关注的事物一样难免浮躁。因为所处环境都一样。
走出国门看看,或许想法就不一样了。
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是百年老品牌。在厚重的品牌积淀和纯熟的技术面前,我们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
中国汽车是90年代才起步,满打满算20年。20年造车经历,其历史不过是人家的零头。20年中,中国造车人一面造车,一面听喝,吃了不少造车的苦和舆论的堵。就这样在不信任、受埋怨和各种悲观论调的打击下走过了20年。
让中国自主品牌有...
三大劣质营销恶评滔滔加价居首
中央电视台不久前报道,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无需加价的进口SUV车型已很难找到。如果消费者要提现车,路虎发现4要加价10万元到15万元、路虎揽胜加价30万元以上,奥迪Q7小排量版加价6万元,奔驰ML300加价3万元。这些车型所加的这些金额,普遍都比4S专卖店加的还要高。
不加价,没有车;加价之后立刻提现车。
收取加价费,并不出具发票。无票无据,经销商不认账,消费者投诉无门,致使加价现象无人监管。
加价营销虽是经销商行为,但日积月累,民怨叠加,买车越多,民怨越大,这种营销策略,是急功近利、饮鸩止渴,严重透支了汽车品牌的影响力,损害的是消费者对相关品牌的忠诚度与认可...
“小商务”概念将引发鲶鱼效应
业界对车市不满,是因为井喷时代过早结束。用井喷的眼光看车市,当然一片黯淡。
不过,在黯淡的背景衬托之下,下半年,亮点将格外耀眼。
SUV继续升温。中高级车超常发挥。高档小车开始抬头。MPV销量稳定。
MPV车型的多功能性注定使这部分细分市场一直处于刚性需求的关注中。因为多功能,因为适于家用,这一用车人群购买这类车辆,都是出于必需,需求刚性强,销量比较稳定。但未来市场,MPV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纵观MPV市场,众多厂商都“押宝”在家用市场。但当前市场上的车型也基本都以高端、豪华标榜自己。市场存在着很大缝隙,似乎有机可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