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紧缩已经成为了公认的调控主旋律,加息通道也或将开启,与此相反,银行内部员工利用低息贷款炒房,在当前房地产调控的关键时刻引起了公众和监管部门的不满。据悉,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并要求各商业银行摸清情况,压缩内部个人房贷。
日前,有报道称,某商业银行上海分行内部员工房贷情况汇总表里,"30-45岁员工名下人均住房4.57套,内部福利贷款人均233万,年利率1.8%。"某国有银行支行长表示,人均5套商品房,是该行正科级干部的大致情况。事实证明,大部分银行员工均可享受一定份额的内部福利贷款。以某股份制银行2008年入职的正式员工为例,一般均能获得上限为80万人民币、贷款利率为三个月存款利率的低息贷款,折合年利率为1.71%,不仅低于央行公布的一年期5.31%贷款利率,甚至还低于一年期2.25%的存款利率,相当于内部"贴息贷款"。该笔福利贷款的份额一般随着员工的升迁而不断调高,并不受国家房地产调控的影响。
2010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6月末,浦发银行给员工提供的住房借款余额还有4861.6万元。而招行此前被曝向员工提供相当于3个月期存款利率(加息前,3个月期存款利率为1.71%)的低息贷款,远低于银行外部住房按揭贷款5%左右的贷款利率。
住房改革以后,为职工分房,或为职工购房提供资金被明令禁止,银行遂出台低息房贷政策作为一种福利更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安排来吸引人才,该做法曾被国内银行普遍采用。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多数银行已经取消了面向所有员工发放低息房贷的福利政策。建设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员工表示,目前其所在银行已无此项福利。"以前的老员工还享有福利房贷,现在已经停止新发放福利房贷了,所以新进的员工已与福利房贷无缘。"广发银行一人士称。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面向全体员工的低息房贷政策取消后,银行仍然向内部一定级别以上的员工发放低息房贷作为福利。
银行在房地产市场的地位本来就非常微妙,一方面作为贷款的借出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一方面跟中介、购房者和相关政策部门的沟通使得其在房地产市场的信息获得非常充分。据报道,某股份行深圳分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近期便频繁向经常合作的中介朋友打听信息,欲买下某黄金地段的旺铺。事实上,该负责人不是第一次炒房,职务便利为他获得更多房产信息和资源提供了帮助,此前他已向银行贷款约200万元。
在房地产新政这么关键的调控点,银行职员借职务便利成为炒房中的一份子,显然不能不引起监管部门关注,据传监管部门已经要求银行摸清内部员工低息房贷的情况并进行压缩。分析人士指出,取消银行内部低息房贷或将是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