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月数据今晨公布,数据显示,中国通胀再度出现上升,并再度创下了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点。5月数据显示,CPI同比上升5.5%,符合市场预期,但仍高于上月值0.2个百分点,同时创下了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点。PPI同比上升了6.8%,与上月值持平,但仍高于市场预期的6.5%。
其他数据方面,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3.3%,与上月相比放缓了0.1个百分点。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9%,低于上月0.2个百分点。最让市场吃惊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前5个月,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上升了25.8%,大大高于前4个月的25.4%,表明中国地方政府仍有非常强劲的投资动力,中国今年提出的1000万套保障房计划也应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投资的增长。投资的强劲增长,与工业增加值的减速,似乎出现了一定的“背离”现象,但我们认为,这其中的奥妙是存货调整在起作用。
我们认为,5月的工业减速并不令人担忧,反而这是一个较为正面的现象,这表明中国官方的紧缩措施开始逐渐起效。在中国多地出现的电荒,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工业产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同时,中国的通胀却仍有再度上升的可能,由于食品价格不断出现上升,通胀预期也不断出现恶化,加上基数效应的作用,中国的通胀率将在未来几个月超过6%,因此,中国的通胀率在6月见顶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控制通胀以实现经济软着陆的角度来看,中国需要在未来的几个季度内保持经济的持续减速。事实上,在通胀率不能出现实质性下降、通胀预期被有效控制前,中国央行仍应保持货币紧缩的节奏和步伐。
此外,大量资金进入“体外循环”也在倒逼央行进行加息以控制实际负利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M2以及新增贷款数量被官方有效控制,然而,大量资金仍然通过各种非银行渠道进入实体经济。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存款利率大大低于通胀率,在这样的情形下,大量资金用脚投票,选择进入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等大量受到监管较少、但利率较高的产品。与此同时,这对可能对银行体系产生负面的效应,由于存款不稳定,银行可能因此面临着严峻的“期限错配”的问题。
我们也维持我们此前的预测,认为中国央行将在今年还将加息两次,一次在本月,另外一次在第三季度。
通胀风险远大于减速风险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