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约束互联网?


 互联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至少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是这样。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互联网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引起了众多人士的注意。这种情况促使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最近,美国白宫发表一份题为《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报告,其目的也在于管理互联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报告的序言中说:“数字世界不再是一个没有法律约束的疆域,也不再是一小部分精英的地盘,而应该是一个国家和民众共同坚守责任、正义与和平规范的领域。”
 
  这个报告共分“制定网络空间政策”“网络空间未来”“政策重点”和“继续前进”四章,阐述比较全面。根据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对《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概括,这个战略首次将美国的各项不同政策纳入一个框架,形成全政府协调一致方针,同时还首次阐明了指导工作的所有原则;这个战略确定了七个关键的政策重点,将是美国未来拓展外交的重点;为推进这些政策措施,美国国务院正力争把网络空间贯穿到各类项目中。
 
  在这些政策阐述中,“互联网管治”是报告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这样几项措施:1、重点推动互联网的开放与创新,但不能允许网络管治和技术手段被用来破坏最根本的自由或抑制创新;2、保持包括网络域名系统在内的全球网络空间安全与稳定,在网络空间领域,各方力量与资源的有效协调运用,是互联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3、促进和加强多利益攸关方商讨互联网治理问题,坚持共同参与和广泛、开放的原则。
 
  从文字上看,美国提出的这些措施应该是合理的,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网络,而且没有开放与创新,这种传播技术就没有继续发展的动力。但是,应该注意到,美国提出的这些措施是基于它本身已经处于控制网络信息流通重要环节的有利地位提出的,因此在文字上显得开放和宽容,而实质上却很霸道。
 
  有专家指出,美国目前在互联网的整体运行中拥有“网络特权”,对目前的互联网有绝对的掌控权,因此这个报告的特权气息很浓。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美国的民间非盈利组织——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垄断了互联网域名和IP地址的分配,它通过被称为“根服务器”的互联网控制中心对其进行垄断管理。全球十三个根服务器上登录的IP地址信息,都是美国的母中心(根服务器A)的酷似模仿,掌握这个中心的信息,就可以操纵地球上任何一个人的通信。这就是说,虽然互联网的物理网络是由供应商、研究机构和企业拥有并进行管理运营的,但其中的信息流则被ICANN控制。从技术角度看,ICANN可以监控或中止特定使用者的通信。“推特”和“脸谱”服务器也都在美国,美国情报部门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诸多信息。
 
  鉴于这种现状,要实现互联网的全球性管治,首先要改变互联网的信息流动由一个国家掌控的局面。具体地讲就是,美国要放弃对ICANN的控制,使其成为一个按照国际间条约设立的机构,从而改变在互联网领域除美国以外的国家都没有通信主权的局面,并实现国际社会对互联网进行更加民主的管理。
 
  事实上,美国提出的网络管治根本目的是要保护美国的利益。在“军事:准备应对二十一世纪的安全挑战”的一节中,报告非常严厉地提出,“美国在保护其重要国家资产和核心原则与价值观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巨大利益。我们承诺将击败那些企图削弱我们能力的敌人。”美国的这种考虑当然也是合理的,但关键是美国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30多年来,互联网已经有了难以想像的发展并带来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数字基础设施日益成为支撑繁荣经济、加强军队、政府管理和科技进步的社会基础。因此,如何发展和管治互联网已经成为所有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那么,由谁来约束互联网呢?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日本丰田公司IT发展中心最高顾问内海善雄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由国际社会对互联网进行更加民主的管理是互联网管理的根本问题。内海善雄的看法也许为互联网的管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
 
  但是,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或几个已经在信息传播领域居于掌控地位的国家,是否愿意放弃自己的掌控能力,同其他国家平等地分享信息传播的成果,这是一个十分令人质疑的问题,要找到答案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