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的十大期盼


  和谐的用人环境是传媒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新闻从业人员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一些体制外记者缺少职业稳定与归属感,既不利于他们劳动、人身等相关权利的维护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他们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传媒业的长远发展。

  我在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所做的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的调查中,专门征集了当前新闻人对改善自身从业生态的意见建议。在参与调查的从业者中,有300多人提供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占总人数的40%。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国内新闻人有这样十大期盼:

  一盼,加强新闻立法与法制工作,增加记者人身权、采访权与监督权保障。此类意见建议最多,约占意见总数的25%。代表性的有,“建议《新闻法》尽早出台”,“新闻应该立法,记者的采访权现在根本没有保障”,“立法保护!不让打击报复记者的事情再发生”等。

  二盼,改善宣传管理制度,增加新闻工作自由度与独立性。此类意见占意见总数的15%左右,具体如,“给予相对的自由”,“希望能够让记者说真话,希望对干涉记者调查真情的官员和地方保护势力进行压制”,“让记者说真话,天塌不了”,“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保障真正的新闻自由”,“期待新闻开放度的进一步提高”等。

  三盼,改善内部环境,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增强记者社会福利保障,增加工作稳定性。此类意见也占到意见总数的10%左右。具体如,“单位提供更多地发挥记者个人的特长、创造力和主动性的机会”,“提高工资、福利,你很难要求一个被生活压力所迫的记者为社会舆论而战斗”,“增加职业稳定感、职业荣誉感”等。

  四盼,加强媒体与记者的自律与监管,提倡“廉洁从记”,提高从业者专业素养。此类意见占到意见总数的10%。代表性的有,“廉洁从记”,“记者自身要提高个人素质”,“严格区分专业记者和非专业记者,给专业记者发资格证书,一旦有不良记录应予以取消”,“为老百姓说话,让正直的人成为记者,其他人请靠边儿”,“坚决清理无权限无证件的黑记者、黑新闻单位;杜绝新闻力滥用;提升媒体公信力”,“严格管理新闻队伍,打击害群之马”,“从报社内部开始杜绝社会闲杂人员的介入,败坏‘记者’这个神圣的职业。管好自己现有的队伍,不要为了经济效益就不管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了”,“打击假记者,规范媒体单位”等。

  五盼,加强宏观体制、机制与制度的改革创新。有8%的意见建议集中在体制与制度改革上,具体如,“新闻制度也需要改革开放”,“市场化的是报纸,不是人”,“体制不改,一切新闻理想都是空话”,“让报社从国有体制转身为真正的现代企业经营体制,去掉国有企业的毛病”,“改变‘干事的不拿钱,拿钱的不干事’的分配体制”,以及“政治体制不改革,从业生态难改变”等意见建议。

  六盼,改善社会大环境,提高政府和社会对新闻从业者的尊重和关心程度,以及记者的社会地位,希望能够得到更大的尊重和重视。此类意见约占总数的7%。代表性的有,“记者从事的是高危行业,需要社会的关心”,“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善待媒体工作人员,多一些人性化的关怀,让记者能够身心都得到好的休息”,“在让媒体人关注社会的同时,请社会多关注媒体人”等。

  七盼,新闻与经营分开,取消广告、发行与创收任务。代表性的观点如,“采编和广告经营应有明确的划分”,“专心编稿写稿,不要有太大的广告发行压力”,“改变大环境,记者就必须是真正的新闻工作者,而不要把经营什么的任务掺杂在一起。特别是拿着记者幌子四处创收的人,对报社、记者这个行业的影响特别的大”,“媒体不要总是将记者的业绩与广告公关挂钩,这样会使记者工作分心,也逼着记者过于关注商业利益,而不能真正为社会和群众代言”等。

  八盼,加强记者行业组织建设,提供对记者工作更有力支持和帮助。具体如“记者协会应该强大,这是我们自己的组织”,“记协做到娘家的真正的作用”等。

  九盼,加强记者劳动保障,维护从业者休息、休假权,改变考核制度,降低工作量和劳动强度,鼓励出精品。具体如“减少工作量!工作量太大了。让普通的记者也能静下心来创作一些精品”,“减少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保证正常休假”,“加强记者劳动保障,变量的考核为质的考核”等。

  十盼,增加不同级别媒体从业人员在采访等工作和待遇中的平等性。代表性的如,“大小台收入差距相当巨大,希望能够缩小”,“现在做精品的都是那些有钱有政治地位的媒体记者,我们普通的记者根本就没那机会,不是我们不行……凭什么我们就该一辈子鼓捣小事,不能参与大事呢”等。

  除了期盼,还有一些业界的朋友对当前新闻人从业生态的改善持无奈、自嘲与调侃态度。而且持此类态度的人为数还不在少数,此类意见占到意见总数的9%。代表性的如“远离媒体行业,在中国干媒体是一件没有出息的事儿”,“记者有风险,入行须谨慎”,“男人不要做记者,这里找不到事业只有转行的命”,“感觉做新闻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罢了,和理想相去甚远”等。但愿,这些只是一时无奈的调侃和牢骚,而不是失望和绝望。

  新闻业是一个高创造型、高智力型的行业。从业环境的恶劣,从业人员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被忽视,会直接导致从业人员不满情绪增加,轻则消极怠工,重则离职跳槽。不仅如此,灰色的新闻从业生态还有可能导致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事件的边缘化解读,从而极易给宣传舆论工作带来潜在的风险。在当前传媒体制改革逐渐深入的转型时期,了解新闻人的期盼,满足新闻人的需求,构建更加和谐的从业生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