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SOHO中国的销售额为230亿,SOHO中国的掌柜之一潘石屹说230亿的销售额固然是个好成绩,但是也仍让他十分忧心,因为若没有更好的投资,将面临财富大幅缩水。看来在通胀的时代没钱人烦恼,有钱人也烦恼。
一季度的CPI业已公布,破5终成定局。国务院就物价问题三番五次开了会议,全国工商联还召集了所属行业商会开会,号召会员企业本着爱国主义的精神不要涨价。有意思的是市场部分的物价是要用爱国主义精神来抵制涨价的,如食品等;而有些垄断部分的物价却是不讲价的涨价了,如油价、如停车费等。
继控制房价之后北京市又提出了控制房租。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计算公式,CPI有8个子项,居住是其一。2011年1月前占比为13.6%(美国占比是42%,加拿大是36%),之后调整权重为17.8%。调整后的权重第一大类是食品,占到CPI31.2%,而居住超过烟酒成为第二类消费品,但是与国际上30%的控制值仍有明显差距。民以食为天在CPI得到充分验证,无怪乎一提调控物价就是控制食品涨价。
有人质疑在房价猛涨并要严厉调控后来调权重,似有“作弊”之嫌。这一点还真有些冤枉统计局了,因为房价从来未计入CPI,计入的仅是房租。“被统计”的居住类是这样划分的:水电气占40.8%;装修占27%;房贷物业费维修费占21.1%;房租仅占11.1%。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嚷嚷控制CPI只提食品,而鲜提房租了。但是今年房租为何又进入调控?那其实是拜调控房价所赐!由于限购,导致限购城市存量房一夜之间热闹起来,被限购的人群不得不延长房屋租期!当然也有权威部门指此乃黑中介联手操弄市场所致。这一论调去年发出过,一度还要展开调查,但至今似乎也未见调查数据。
至于房价为何未计入CPI,那是因为在统计局看来购房算投资,不算消费。但是若按照此逻辑,那么调控房价完全应有全新思路。所谓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的表述其实有点画蛇添足,干脆直接限制任何形式的购房行为岂不是更好操作?通胀也使得前度仗着房地产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的商业银行吃了一回哑巴亏。按照目前的通胀率,2008年救市后银行给房贷客户7折优惠现在算下来已经亏本,所以取消优惠提高利率是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而若据此以为此举乃是他们配合中央调控房地产政策而采取的手段就似乎有点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