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全球金融危机,虽然中国似乎可以置身度外,但是却让中国实体经济付出惨重的代价。中国这种以创汇型的出口经济在全球需求萎缩打击下,终于很难走下去了,毕竟,欧美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型经济也已经很难再走下去了。其实这个问题,在几年前的纺织品和鞋类贸易摩擦中已经付出水面了。只是中国没有重视而已。

    而中国经济的另一个推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也因为泡沫和饱和而很难走下去了。看看现在昂贵的楼市价格,还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得起?股灾淘汰了大量的中产阶级,在新的中产阶级还没有诞生之前,楼市很难继续蓬勃发展。尽管中国地少人多,但是今年即使如本博两年前预言,楼市继续上涨,但是也只是崩溃前的最后挣扎而已了。

    毕竟,随着制造业的不断破产和倒闭,失业率不断上涨,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恶化,外资企业和外来人口也不断撤出,热钱也同样。因此,调整周期一到来,楼市必崩溃无疑。现在连中西部地区的中级城市,楼市也暴涨得厉害,堆积了大量的泡沫。泡沫终归是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现在中国一系列的动作,都显示出在死死保住楼市的繁荣,毕竟,楼市牵涉的大量产业链,上下游都支撑了大量的就业。同时,楼市和银行休戚与共,楼市一旦崩溃,那么银行必崩无疑。

    今年,如同当年亚洲金融风暴一样袭击一样,中国再次复制当年的救市模式,继续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需求,但是历史是不会复制的,现在是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破坏力要远超过当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所以,如果希望继续扩大固定资产,大量放贷来拉动需求,个人认为弊端远超过成效。虽然短期内看到一些成效,但是只会加大泡沫的堆积。未来的货币大贬值和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或许央行将毁掉中国经济。

    那么,中国经济的未来出路在哪里呢?两年前本博明确指出,在于农村经济。如果农村经济无法取得突破,那么未来的经济将很难走下去,依然是危机重重。但是农村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因为土地分散的在各家各户,很难进行机械生产和规模性生产,因此无法做到协调,统一和规划性生产。过去的制造业虽然转移了不少农村人口,但是农民工依然还是农民工,并没有享受到产业工人的待遇。制造业一倒闭,农民工依然还得回到农村。

    而这些人回去,终究是要吃饭的,所以,中国根本无法解决土地问题,所以也无法解决农业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因此,经济上也无法形成循环型的良性产业链。这都暴露出中国经济改革的难以持续性。因为经济改革前,没有进行政治改革,所以经济改革并不彻底,因此也造成了今日经济难以持续性发展的尴尬局面。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80%以上,所以如果这80%以上的人口无法消费,那么中国的内需将依然病弱。而过去中国农村依靠出卖贱价劳动力去赚的小钱来补贴家用,现在随着制造业的崩溃,农村的这些愿望也将逐渐破灭。而因为国家牢牢控制粮价,导致粮食贱价,而生产原料如农药,化肥等却又价格昂贵,也导致农民对农业生产没有激情,从而导致农村的萧条和粮食的危机。而一旦天灾来,那么粮食将成为中国最严重的问题。尽管现在因为改革开放,中国可以通过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的需求,但是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如果也依赖进口粮食的话,那么国际可能也闹严重的粮慌,而粮价肯定飞上天去。

    因此,中国如果无法解决农村问题,如土地问题,农村人口转移问题,还有粮食价格问题,那么农村的落后面貌都不可能根本性改变,而如果农民无法消费,那么渴望通过刺激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愿望就像空中楼阁一样,可望不可及。

    过去的历代帝王改朝换代都是倚重农民军,同样,新中国成立也是倚重农民军,而改革开放之初也同样是倚重农民。现在的市场经济也同样离不开农民。如果农村问题不能根本性解决,那么中国经济的未来将一样没有多少出路。而如果农民问题不能解决,那么必然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因此未来中国经济的出路还是在农村问题上。

    显然,中国过去二十几年的重工轻农的单边倾斜政策是应该要改变的时候了,毕竟,这是导致中国实体经济爆发严重危机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