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清理近3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
首先是外媒报道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据外媒报道,中国银监会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清理4,6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956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报道称,具体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新成立的公司,减轻地方政府负担。中央政府将偿还一部分贷款,国有银行也将承担部分损失。清理事宜从6月起持续到9月。
但发改委人士否认有关媒体“中央清理3万亿地方债”报道,截至发稿前,银监会、发改委有关人士都表示未听说此事。据财新记者了解,此动议只是财政部少数部门少数人参与的一个闭门讨论,银监会、发改委都未参与,这个内部会议谈到了针对平台贷款风险未来可能的一个解决方案,但可行性未充分论证。
央行1日晚间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介绍是目前官方口径公开的最新、最详细、最完善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年年末增长25%以上。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按照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7.92万亿元来算,截至2010年末,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不到14.376万亿元。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
地方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包装出的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方式以抵、质押为主,5年期以上贷款占比超过50%。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管理政策从原先过度依赖地方政府信用逐步向落实抵、质押担保措施转移。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的贷款以抵、质押方式为主,采取信用方式发放的贷款占比有所下降。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和所属机构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包括直接借入、拖欠形成的直接债务和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而形成的担保债务。此前市场一直有声音担忧融资平台贷款过度依赖于政府信用。而央行的专项调查发现,当前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的贷款以抵、质押方式为主,采取信用方式发放的贷款占比有所下降。重庆市60%平台贷款的贷款方式为抵、质押担保,其中,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贷款占比超过2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经济增幅放缓,中国中央政府制定了总额多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计划,许多地方政府也都制定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其中就包括政府投资和为大型建设项目提供融资担保,由此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激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平台数量增长过快,贷款规模迅速扩张,相关运营问题逐步出现,潜在风险需引起关注。
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期限较长,5年期以上的贷款比重超过50%,这主要是因为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工及运营后还款所需要的融资期限相对较长。在贷款的投向方面,央行表示约五成以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投向公路与市政基础设施。部分省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向土地储备集中的情况有所缓解,四川、山西、江西、宁夏等地的土地储备贷款2010年年末余额较上年末有所减少。调查结果还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供给主力。
周二援引知情人士的话,中央政府改革地方政府负债严重的一部分计划,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部份不良贷款、银行将承担一些损失、同时也将把那些原先限制民间投资的开发案向民间投资人开放。去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今天下午在北京举行全体会议,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报告了2009年对地方财政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审计情况。刘家义指出,地方财政和政府性债务管理还不够严格和规范,尤其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时间长,总体规模大,历史遗留债务负担仍比较重,目前正在研究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
去年年初,银监会就开始严厉整治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核查、评估、清理工作持续不间断地进行。据了解,银监会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方政府债务出现违约。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解决问题,央行表示,既要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更要疏导地方建设资金需求,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以市场化方式融资加强债务管理的制度安排。央行报告尤其指出,认真研究论证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筹资方式,改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有效发挥市场对地方政府举债的监督约束,促进提高地方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地方政府融资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超万家
地方政府债务黑洞调查
外媒:中国将清理近3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
传中国清理近三万亿地方债 银行将承担部分损失
发改委人士否认“中央清理3万亿地方债”报道
审计署: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 合计2.79万亿
央行报告泄露平台贷不超14.4万亿
央行报告泄露地方融资平台贷不超14.4万亿
5000亿楼市投机资金出局 年底房价或下跌10%
未雨绸缪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未雨绸缪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地方债务买单者:储户、纳税人、投资者
李扬认为处理地方债务问题需稳定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