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或美丽其实是一个很虚幻的词,需要提出者加以诠释和引申,譬如你所说的美在哪里?能不能具体一点?中国人善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用很多高深莫测的成语或典故来解释原本很简单的美丽二字,啥沉鱼落雁啦,闭月羞花啦,环肥燕瘦啊,丰乳肥臀啊,长颈削肩啊,明眉秀眸啊,顾盼生风啊,肤如凝脂啊,色冠两江啊……等等等等,每个人对美丽都有不同的理解,你只要有心思去寻找,词典字典里这样的词组语句多的是,我想,如果大学里开一门名曰“美丽学”的课程,那位主讲的教师那才是幸福之至,因为他会有讲不完的题材,仅仅对美丽二字的诠释,就可以花上三五年的功夫,可以把这门学问做成世界顶尖级的社会学课题。你想想,就是解释那些流传久远、秉承丰厚的典故,你就得花费好多好多钻故纸堆的时间啊!
何况,以上仅仅是对美丽的一个单项目标的追寻。还有自然的美,人文的美,精神世界抑或心灵的美,美的外延与内涵实在是太多了。在美丽成为家常便饭的当今世界,要评说谁最美,那个地方最美,什么事物最美,真真是一件难上加难的话题,因为美和不美,与任何其他事物一样,都要受时代、环境、势运、心态、思绪、际遇、受众乃至心理、生理的制约,不同的境况会生发出大相径庭的感喟。比如对长江,心境如好酒诗人作家李钢、莫怀戚者,发出的感慨肯定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可如果是失魂落魄者,面对浩荡奔流千万里一去不复还的长江大河,他还有这种喟叹和兴致吗?
同样,在物质匮乏、忍饥挨饿的年代,如果你整天想的都是如何果腹蔽体,你对美丽的追求可能就是一块肉、一袋米,那时你的审美情趣可能就集中在食物那儿,在粮店或者肉案那儿。讲个故事为证:我当年下乡的公社有个屠夫,卖肉的,他的几个儿子全都找到了当时最好的工作,也娶到了街上最漂亮的女孩;为啥?他们的父亲是卖肉的,掌握着所有街民的口福,肥肉瘦肉骨头下水多多少少全凭他手上的屠刀说了算,所以,他和他手上的那把刀,那些肉,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就成了最美丽的东西,他的那些儿子,也就成了乡场上最俊俏的男人。
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当年你不以为美的东西今日忽然就成了天下绝景,这也并不奇怪。年轻时我曾多次经过三峡,可是我很少领略到它的魅力与美丽,无边无际的荒山野岭,无休无止的滚滚浊流,漫长无趣的乏味旅途,粗糙简陋的杂粮咸菜……让我多半在船舱里浑浑噩噩睡过穷山恶水。我奇怪李杜白三人面对如此少盐寡味的旅途怎么会写出那么些脍炙人口的精美诗篇,写出那么些至今还让人吟诵不歇的千古绝唱。可如今你乘着游轮,品着美酒,呷着咖啡,透过落地玻窗,拿起相机,对着当年你不屑一顾的那些石头(如今是神女或者其他英雄、美女),对着那些漫山遍野疯狂生长的野树(当下叫红叶或者枫叶),对着早已一池明镜的湖水(可惜失去了原有的颜色和性格),甚或还有一顶冉冉升起的红日,你难道不会游兴大发,生出美轮美奂的艳羡?
还有一个生动的例子。
1969年我下乡去江津县李市公社落户。记得1971年新年之初曾随江津县革委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去过四面山头道河,慰问哪里的伐木工人。那时的头道河完全就是一个大伐木场,满山遍野都是砍下来的木头,雪很大,风似刀,积雪融化一片泥泞狼藉,我们这些知青蜷缩在一个大工棚里靠着熊熊柴火熬过了一晚,一早在漫天风雪中匆匆下山,自然啥风景都没看见。其时国难家贫,前途未卜,谁还有心思去寻觅四面山的风景?可如今呢,四面山早已成了城里人享受美丽和清凉的环保绿色世界,处境决定心境,生活质量决定审美情趣,此例可见一斑。
终于回到此文主题。那么如今重庆最美的东西是什么?
这些年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三美”,所谓“美景、美食、美女”是也。还说,美女是我们城市的面孔,美景是我们城市的光影,美食是我们城市的味觉。我自己也曾受命这样夸奖过我们城市的“三美”——
重庆女人美,美在她的长颈削肩,美在她的雪肤秀眸,美在她的细腰紧臀……然而最让人怜爱的,是重庆女人的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脾气,刚烈如侠却又柔情似水。
重庆景色美,不在那小桥流水、楼台亭阁,不在那人工堆砌的园林赘石,而是那些危乎高哉、峻拔入云的奇山巨峰和奔流万里不复还的大江大河,这是一种气势、一种征服、一种震撼心灵的大美!
重庆吃的美,与天下美食更是大大拉开了距离,在包容天下美食之方略,汇融各派名厨大师精湛技艺之外,又将大红大绿大青大紫大油大辣大麻大汤大气大手笔大作派尽情泼撒发挥,创造出今日重庆自成一体别具一格的吃文化,实在是饮食文化史上前无古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际上,所谓“三美”,互动而不可分离。没有重庆的高山大川,没有重庆独特的地理地域地态环境,就养育不出这么一群既承继了中华民族优良基因,又具有巴蜀情韵的多彩女子,也生产不出那么让人齿颊留香、精神亢奋的食物。美女、美食、美景是历史与自然千百年交融磨砺而成,并且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口碑。
改革开放,经济提速,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的惊人变化,更给“三美”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理念、内涵、外形还是层次级别、美学取向,今日之美女、美食、美景已与往昔大大不同。然而,爱美佳话,千古流传,爱美之心,与时俱增。只是我们早已超越“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时代,我们不但爱美人,还必须爱社会,爱国家,爱重庆,爱养育我们的山山水水,这就让我们多了些责任,更多了一份“大爱”之心。
重庆景色美,不在那小桥流水、楼台亭阁,不在那人工堆砌的园林赘石,而是那些危乎高哉、峻拔入云的奇山巨峰和奔流万里不复还的大江大河,这是一种气势、一种征服、一种震撼心灵的大美!
重庆吃的美,与天下美食更是大大拉开了距离,在包容天下美食之方略,汇融各派名厨大师精湛技艺之外,又将大红大绿大青大紫大油大辣大麻大汤大气大手笔大作派尽情泼撒发挥,创造出今日重庆自成一体别具一格的吃文化,实在是饮食文化史上前无古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际上,所谓“三美”,互动而不可分离。没有重庆的高山大川,没有重庆独特的地理地域地态环境,就养育不出这么一群既承继了中华民族优良基因,又具有巴蜀情韵的多彩女子,也生产不出那么让人齿颊留香、精神亢奋的食物。美女、美食、美景是历史与自然千百年交融磨砺而成,并且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口碑。
改革开放,经济提速,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的惊人变化,更给“三美”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理念、内涵、外形还是层次级别、美学取向,今日之美女、美食、美景已与往昔大大不同。然而,爱美佳话,千古流传,爱美之心,与时俱增。只是我们早已超越“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时代,我们不但爱美人,还必须爱社会,爱国家,爱重庆,爱养育我们的山山水水,这就让我们多了些责任,更多了一份“大爱”之心。
诸如“三美”之类,都是自然和祖先的精美杰作。然而,在这个美丽已经被滥用得无以复加的时代,最最能让我心动的,还是大江大河大山大壑那些能给你震撼给你的感官以强刺激的地方。比如巫溪,那层层叠叠的山峦带着千百万年前的原始的本真,我是这样描写我第一次见到的美丽景象的——
给我至尊至美第一深刻印象的是巫溪层层叠叠的群山,那些巫溪人见惯不惊的山脉勾勒出了阔大的变化无穷的曲线,实在是太壮观了。这些山,和我翻越过的郁郁葱葱傲然耸立的秦岭不一样,和千奇百怪妩媚多姿的武陵山脉不一样,和浑圆壮阔的青藏高原不一样,它是那样高峻雄奇,有飘渺的雾霭缭绕,有太阳的晕辉抚爱,一个个乳房般圆润的山峦静静地排列在苍穹之下,让你顷刻间便有了崇敬之感。
公路像玉带一般缠绕在大山身上,美丽而又无奈。汽车刚刚爬上一座陡峭大山的台阶,在人类劳作生活的高原上行走不过数公里或者十数公里,又一座大山就会突兀地伫立在你的面前,于是你得毫不犹豫地攀援上去,去寻找另一个人类的归宿。我们就是这样爬上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台阶,来到了我钦慕已久的天堂。
给我深刻印象的还有江津四面山上老四面村的那个开阔的坡地,面对着莽莽苍苍的贵州高原,在八月火一般的阳光照射下,数十里外的山峦、森林、村落尽收眼底,一片葱绿、一派生机,没有一点人工斧凿的痕迹;右侧那堵带着铁锈色的伟岸石壁,与满山的绿色遥相呼应,融为一体,铁石心肠的我刹那间有一种感动涌流心田,忽然觉得那就是你的来世你的归宿。
可以看出我是那么地喜欢自然喜欢与自然俱来的东西。我的确不喜欢人工的过分雕琢,尤其是那些不伦不类模仿滥造的人文景观;我喜欢坐在河畔的石头上,坐在老城墙粗粝的台阶上,观望这个世界最初始的风景;喜欢不造假的自酿高粱咂酒,喜欢农家门前树上摘下来的新鲜苦丁茶,喜欢山野里采摘来的清明菜、折耳根……这就是我耳顺之年还整日价东奔西跑的最基本的理由。几十年间,我已走过了这个城市所有40个区县,尽管是走马观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仍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天造地设。当然,对于人类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诸多壮举,我也是常常为之目瞪口呆的,比如高速公路、比如轻轨高铁,比如万丈高楼,也曾经为之鼓呼,可真正能让我留连忘返的却依然是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草木那些灵动的生命。看来是无可救药了。
说了这么多,我想读者诸君应该知道我最喜欢的是什么了。那就是自然,那就是返璞归真,在这个美丽已成为家常便饭的时代,洗净你脸上的铅华,卸下你满身的辎重,拂开你心灵的帏幔,放下你精神的负嵎,让一切真实的美丽重现,这才是顶真美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