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21日深圳商报
金爵奖揭晓了,其中国产片占据奖单的半壁江山——《Hello!树先生》(下称“树先生”)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评委会大奖;《郎在对门唱山歌》获得最佳编剧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音乐奖。土耳其影片《伤不起的女人》爆冷领走了最佳影片奖。
结果有些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意外的是“树先生”王宝强和影帝无缘,恐怕会让王宝强和喜欢他的人有些失望。意料之中的是中国电影占了半壁江山。确切讲,《伤不起的女人》也算不上是爆冷,在12个国家参赛的16部影片中,“国际A级”的上海电影节没有外国片获奖是不符合逻辑的。和两部热门的日本电影相比,土耳其的这部电影无论从地缘(亚欧)还是文化(伊斯兰),更加多元一些。与其说该片“爆冷”,还不如说是“撞运”。
必须承认,上海国际电影节和戛纳、柏林、威尼斯等电影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金爵奖的含金量也比不上金棕榈、金熊和金狮三大奖项。就像上海国际电影节掌门人唐丽君所言,世界大牌导演“(他们)显然更看重国外的电影节”。这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尴尬,也是金爵奖的难堪。可不管怎么说,经历近20年沉淀、14个春秋淬炼的金爵奖,已经让人刮目相看。用一句形象的话讲,就是“金爵”酒好喝,只是还缺乏醇味。
刚刚步入青春期的金爵,这杯酒好喝就了不起了。世界级大腕们不来捧场,恰恰有益于新锐导演们来此华山论剑,这也契合上海国际电影节“青春期”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树先生”的导演韩杰,成为本次电影节最幸运的人,他连摘“三奖”:最佳新人导演奖、金爵奖最佳导演奖、评委会大奖。连他自己都笑称“像农民进城,捡了3次彩。”甚至追问:“评委们靠谱吗?我还这么年轻。”
熟悉中国电影代际传承的人士都晓得,近30年是“第五代导演”的天下。以贾樟柯为首的“第六代导演”虽然频然获奖,但属于市场小众。人们焦渴地期待中国电影实现“5.0”到“6.0”的升级换代,可浸淫于市场经济时代的“6.0”们似乎和市场隔膜,眼睁睁地看着张、冯、陈们变成跨时代的“十全老人”。韩杰的获奖,是贾樟柯的奖掖,但也给了中国电影希望,---或许“第七代导演”能够在“第六代导演”的肩膀上实现超越,使中国电影迈入跨越式升级的“7.0”时代。
从“树先生”的表现看,有爱情、有喜剧、有魔幻、有黑色幽默,既传承了“第六代导演”精细敏感的文艺范儿,也隐约流露出商业大片的娱乐元素。韩杰,努力!也许韩杰变成卡梅隆和斯皮尔伯格那样的世界级大腕还有些飘渺,但加把劲成为张艺谋、冯小刚总可以吧。果如此,金爵里盛着的就不单单是一杯好喝的酒,还是一泓醇味十足的陈酿名酒了。
还有就是,金爵奖不仅年轻化、文艺范儿足,而且市场氛围也好。一方面归之于组织者的大气,譬如不惜代价更换官网、而且文宣工作也很出色。大上海开放自信和市场化的气质融入到了本次电影节上,加之中国电影市场全球最火,因此本次电影节商业味极其浓厚。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不仅携华人老婆光临,而且老默对中国市场也做足了功课,变成了一位洞悉电影市场的“中国通”。
清高的电影大腕儿或许还看不上金爵奖,但电影商却无法忽略上海的魅力。本次电影节,参展商将近150家,中外各占半壁江山,达成交易700多项。作为文化产品的电影,文艺和市场一个都不能少。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显露出年轻、新锐和朝气的文艺气息,更有宏大的市场托底,假以时日,金爵奖还是令人期待的。
结果有些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意外的是“树先生”王宝强和影帝无缘,恐怕会让王宝强和喜欢他的人有些失望。意料之中的是中国电影占了半壁江山。确切讲,《伤不起的女人》也算不上是爆冷,在12个国家参赛的16部影片中,“国际A级”的上海电影节没有外国片获奖是不符合逻辑的。和两部热门的日本电影相比,土耳其的这部电影无论从地缘(亚欧)还是文化(伊斯兰),更加多元一些。与其说该片“爆冷”,还不如说是“撞运”。
必须承认,上海国际电影节和戛纳、柏林、威尼斯等电影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金爵奖的含金量也比不上金棕榈、金熊和金狮三大奖项。就像上海国际电影节掌门人唐丽君所言,世界大牌导演“(他们)显然更看重国外的电影节”。这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尴尬,也是金爵奖的难堪。可不管怎么说,经历近20年沉淀、14个春秋淬炼的金爵奖,已经让人刮目相看。用一句形象的话讲,就是“金爵”酒好喝,只是还缺乏醇味。
刚刚步入青春期的金爵,这杯酒好喝就了不起了。世界级大腕们不来捧场,恰恰有益于新锐导演们来此华山论剑,这也契合上海国际电影节“青春期”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树先生”的导演韩杰,成为本次电影节最幸运的人,他连摘“三奖”:最佳新人导演奖、金爵奖最佳导演奖、评委会大奖。连他自己都笑称“像农民进城,捡了3次彩。”甚至追问:“评委们靠谱吗?我还这么年轻。”
熟悉中国电影代际传承的人士都晓得,近30年是“第五代导演”的天下。以贾樟柯为首的“第六代导演”虽然频然获奖,但属于市场小众。人们焦渴地期待中国电影实现“5.0”到“6.0”的升级换代,可浸淫于市场经济时代的“6.0”们似乎和市场隔膜,眼睁睁地看着张、冯、陈们变成跨时代的“十全老人”。韩杰的获奖,是贾樟柯的奖掖,但也给了中国电影希望,---或许“第七代导演”能够在“第六代导演”的肩膀上实现超越,使中国电影迈入跨越式升级的“7.0”时代。
从“树先生”的表现看,有爱情、有喜剧、有魔幻、有黑色幽默,既传承了“第六代导演”精细敏感的文艺范儿,也隐约流露出商业大片的娱乐元素。韩杰,努力!也许韩杰变成卡梅隆和斯皮尔伯格那样的世界级大腕还有些飘渺,但加把劲成为张艺谋、冯小刚总可以吧。果如此,金爵里盛着的就不单单是一杯好喝的酒,还是一泓醇味十足的陈酿名酒了。
还有就是,金爵奖不仅年轻化、文艺范儿足,而且市场氛围也好。一方面归之于组织者的大气,譬如不惜代价更换官网、而且文宣工作也很出色。大上海开放自信和市场化的气质融入到了本次电影节上,加之中国电影市场全球最火,因此本次电影节商业味极其浓厚。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不仅携华人老婆光临,而且老默对中国市场也做足了功课,变成了一位洞悉电影市场的“中国通”。
清高的电影大腕儿或许还看不上金爵奖,但电影商却无法忽略上海的魅力。本次电影节,参展商将近150家,中外各占半壁江山,达成交易700多项。作为文化产品的电影,文艺和市场一个都不能少。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显露出年轻、新锐和朝气的文艺气息,更有宏大的市场托底,假以时日,金爵奖还是令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