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是富豪的摇篮


 


          50年代解放初期,刚刚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需要文化和技术建设国家,并且那个时候有文化的人很少,所以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就成了国家的栋梁,毕业后一般都安排在很重要的岗位上。80年代初,因为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大家都不读书,搞革命,闹学潮。所以77年实行高考制度的时候,能够考上大学的人也不多,那时的大学生也吃香,物以稀为贵。从那以后的时间里,大学生像野草一样遍地都是,应届毕业生大概百份之八十参加高考,进入大学。各种各样的大学招生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只要有钱就可以上大学,出国留学。虽然整体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了,但是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几乎所有人把上大学作为谋生计的唯一出路,企业招工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所以现在的学校,家庭都在给孩子制造很大的压力,死活也要上大学。认为只有上了大学才有面子,哪怕家里砸锅卖铁,穷要面子活受罪。红漆马桶外面光。其实,读过大学的学生也知道,四年大学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充其量就是把书背熟,结合网上的知识写好论文就过关了,学费倒是算不了什么,可四年的时光就这样混混沌沌过去了,有的大学生还用家里的钱租房过起了小日子,养些小狗小猫的,汗!!!

 

    根据所学的投资知识告诉我们:当75--95的人认同的时候,就是已经出现全人类看好的局面,这个时候就应该考虑离场。就是说当所有的人都去读大学的时候,你就应该考虑这条路有风险了,要选择放弃,走另外的路了。现在很多新闻媒体有报道,即技术学校的就业率都在95%,工资高的单位超过了大学毕业生待遇,而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并不乐观。

 

    现在的小孩基本上都是读完12年的义务教育以后就开始报考大学,想将来找过好工作,好的工作可以拿到比较高的薪水,比较高的薪水有希望付得起房子的按揭(一般20年)。有了房子才能找个漂亮点的老婆结婚生子(勉强养活一个小孩)。然后再把孩子带大,念书,考学校,找工作。绕那么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只是换了个主人。

 

    人生要学会算账:上大学四年,每年学费加伙食费最少2万。四年下来一共起码花掉8万(时间成本没算)。顺利的话,毕业找到工作,六年来算你平均工资每月4000元(有特殊才华的人例外),除去你的伙食费,每年存下3万多就很不错了,六年下来最多也就存下个20万左右,只能够得上买房的首付,以后的日子要付按揭,要结婚生子。想想你的生活压力会有多大?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会让你一辈子抬不起头,工作上会有埋怨,夫妻会有摩擦,生活的艰难会让小孩产生自卑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对自己对家庭乃至社会都会有负面的影响。

 

    如果换一种选择,那你的命运就会完全不一样。比喻你现在有8万块钱放入股市做投资,十年时间里,你只要找到一个可以维持生活的事做,十年以后就可以当个富翁。因为8万块做十年投资按照我们的方法,即使平均每年番50%,十年后就是300万,这是你一辈子靠工资都很难赚到的,也就是说,高中毕业10年以后,你不到30岁就赚到了别人一辈子打工也赚不到的钱,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很好的安排你的事业和未来了。

 

    其实很多的富翁都不是经过大学才有成就的。股神巴菲特 :我从来没发现在投资中高等数学有什么作用”。 比尔盖茨曾经在哈佛读过书,也提前辍学了。李嘉诚创业前因为家庭困难,没上大学; 泡泡网站的CEO李想年仅25岁,身家在1亿圆人民币以上。而另一个北京爱航工业公司首席架构师兼首席执行官茅侃侃也是一个只有22岁的小伙子,这两个人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茅侃侃是因为上学时地理太差高中没有毕业就出来了,而李想则是因为高中时看到做网站也可以赚大钱而放弃了考大学。印度80后的世界最年轻亿万富豪查哈尔回忆说:“我从小就想着休学去创业,但严谨的家人们却不相信,为此我挨了很多顿臭骂。”然而,就在查哈尔16岁时,他就靠着卧室中的电脑创立了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互联网广告公司ClickAgents。当查哈尔第一次犹犹豫豫地将自己公司的10万美元“收成”给父亲看时,不敢相信的父亲一度冲着查哈尔的母亲大声叫道:“你儿子要坐牢了!”那一年,查哈尔说服了认为“教育是打开这个世界所有大门的钥匙”的父亲,从就读的中学退学。

 

    所以, 我认为一个人有没有读过大学跟他的成功和失败是没有必然联系的。真正想在一个领域立于不败之地,收获成功是靠你的眼光和境界,靠你头脑的正确思维,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坚持不懈的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