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设计不是艺术。艺术不用管其他任何人,甚至连自己都不用管,把灵魂扔进未知空间,就开始从异次元里往这个世界掏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设计不成,有客户,有甲方,有预算,有销售预期。设计师不能想到什么是什么,很多时候没有掌握足够强势资源的设计师,就必须做一个和稀泥的高手。打太极一般左搅和右搅和,把各方想表达的东西和利益平均一下,最后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可能就有点稀奇古怪了。
奥运建筑群,鸟巢、水立方、大裤衩之后,中国盛兴用建筑表达城市诉求。这时候一个地方盖一个什么建筑,往往就成了命题作文。领导和专家组想突出这个城市某一方面的特征,比如山水,比如某种资源之乡,比如某个人物故居,或者某种职能倾向(金融之都啊,旅游城市啊),或者献礼式,就给设计师命了一个题,你就得表达这些东西。
命题作文没问题,世界各地,哪儿的领导政府都有这方面需求。比如迪拜,盖了数十座摩天大楼,其实都是命题作文。酋长什么要求呢:你把全世界眼球抓过来,多稀奇古怪,多造价昂贵,多匪夷所思(比如沙漠里非要盖一座冰雕酒店),咱们都接受。这些摩天大楼,难免就有些过于形式主义了。但酋长和大佬们给设计师的空间还比较足,所以大部分平地而起的楼们,咱们普通人看着都比较顺眼,视觉效果没什么问题。
中国的命题则有这么一个问题:有的时候,美学标准放在了比较次要的位置。毕竟建筑、设计,不像横幅字画,怎么写,表达什么精神,只是个文字的事情。建筑和设计,一经完成,就很长时间留在了一个公共空间里。这座城市每个经过此地的人,都在视觉上“强迫”地接收着这个建筑或者设计传递的意象信息。而中国现在除了用建筑表达城市诉求这个风尚,还一个风尚,就是用简洁直白直接透明的方式表达命题的意思,比如这座楼。
某城市的体育宾馆。灵感当然来自国球乒乓球。“因为球拍竖起来最适合做宾馆”、“以竖起来的球拍为例,处于上方的拍柄部分将被建成观光层;中部宽阔的拍身将建成宾馆客房。下端还有个球体建筑,计划将被建成会议中心。””未来20年内将在该新建场馆中举办多项国际级比赛。”
觉得这建筑美或不美的童鞋,可以回帖表达一下看法。我个人觉得:除了窗户看着挺像乒乓球拍的胶粒,看不出哪儿美。
这种具象化建筑,对于“命题”来说,显然表达得足够直接。但设计虽然有各方利益,但毕竟是美学、应用范畴的东西,何况是一个公众设计?对现在中国的城市来说,领导们的鉴赏水准,决定了建筑的形式,领导们的视野高度,决定了城市的未来。但领导们的想法,左右不了老百姓的审美提升。如此一个设计,摆在家里当装置艺术,那叫个性。摆在公共区域当标杆建筑,那叫尴尬。老百姓当然知道这是国球扬威,可有多少看着会憋屈呢?
具象化不是不可以,但要有修养。没有修养的具象化,只能叫巨大化。
我觉得,设计师未必愿意这么做,其实领导也未必非这么搞。如果领导们觉得想表达“热爱国球”这个思想,有更艺术、更利于招商引资、更容易表达城市思想的手法,这个项目会让更多人满意。我们做家居,常说消费者需要教育。消费者只觉得床就是用来睡觉的,椅子就是用来坐的,没半点儿审美追求,企业是没戏进步的。就跟一个家里,老公孩子天天吃菜都没看法,老婆能练出好手艺么。我们的领导的审美观,何不也与时具进呢。
但对甲方、客户这些领域,做了做了十几年生意,我还是有不少了解的。世界上很多的甲方,是不买各种艺术美学账的。想做再好的东西,也没用。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我要做好东西,就要成为甲方。现在,之所以我能做出7姿16式、九朝会这些自己觉得还成,大家还算接受的东西来,也是因为我牢牢地掌握着预算和资源,才有了创作和表达思想的自由。但总之,全民审美素质的提高,是所有做创意产业的人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