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满分作文给了《拒绝平庸》一耳光


 

福建满分作文给了《拒绝平庸》一耳光

 

高考之前,《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读者论坛有过一个讨论:“论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灵感?”看完老师们的讨论,感受颇深于是就写了一篇《阅读和写作》,文章中提出: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倾向,学生阅读之后,写出作文成了现成句子的积累,文章也成了华丽词汇的堆积,特别是讲现成的话,大话、空话,说一些和自己年龄并不相称的话,这是学生写作的大忌有阅读不行还需要有生活。因此完整的说阅读加生活体验才是最有价值的阅读等观点。主持这个话题的编辑老师也非常认同这些看法。

前天看到了福建今年高考的唯一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让人吃惊的是这位考生在一篇1000多字的作文中竟引用纪德、圣埃克苏佩里、桑塔格、乔治奥威尔、乔布斯、爱因斯坦、梭罗和贝多芬的言论与作品,而这些人全部都是外国人,后面三人大家并不陌生。其他的人,我话了好大一会儿工夫才查清楚,其中纪德就是安德烈·纪德,这是法国著名作家。

文章一开始就引用纪德的话:“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我觉得这段话相当有深度,对于一个女考生也实在难得。因为当今有人在批判教师是蜡烛,是人梯,并说:“能牺牲自己的人不能成全自己的人是没有知识的人。”在最近的新闻联播中我看到共产党员的院士们就是甘愿做人梯,托起新人的成长,也确实让人感动。袁隆平正是这样一位让人尊敬的科学家。

有教师认为:“素养积淀厚重,没有广阅读怎能历练到如此境界。”

如果有什么遗憾,就是感到这篇文章引用过多别人的言论,而且都是外国人,那么这个女考生究竟对袁隆平了解多少?确实难以评定,因为她肯定是一个文科考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只能是听说,要再写深一点也难为这孩子,至于基因遗传学更不会有多少了解,文科学生根本不学这个,这不怪孩子,中国教育就是这个德行。

这篇作文的妙处就在于这孩子它通过这个窗口仿佛在告诉阅卷先生:我博览群书,素养积淀厚重,这篇作文实际上就是写给阅卷老师看的。

有网友评论,给满分可能是本科生阅卷的结果,如果阅卷真是本科学生,他也未必读过这么多书,也绝不会给满分,这个满分评定肯定是阅卷组长最后定夺的。

中国的高考就这么奇妙,命题先生考学生,全国网友评命题先生;全国网友看满分作文,也会对满分作文说三四,更会对阅卷先生指手画脚。这在世界上也属绝无仅有,也算是一大奇观,中国特色。

我深思再三,这篇文章应该给满分,因为文章最后这位考生写到:“惟有此,我们才能以自己的创造,超越那有限而平庸的生命。”这段话,就给江苏高考作文《拒绝平庸》狠狠一记耳光,就凭这个怎么也该给个满分。

袁隆平正是用平庸的生命创造了人生最灿烂的辉煌,由此,袁隆平也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重。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