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做不了,何以做大事?
看完今天扬子晚报报道:《高考满分作文“风沙渡”让小吃店“风沙渡”红了》之后,憋不住总想说点。
报道说:“来自宜兴中学的小伙王希今年高考作文得了满分,在文章中,他以小吃店的店招‘风沙渡’作引,全篇作文围绕着‘风沙渡’,酣畅淋漓地阐述了拒绝平庸的主题,这篇作文也得到了阅卷专家的一致好评。正因为这篇满分作文中多次提到了‘风沙渡’,经本报报道后,小吃店‘风沙渡’红了。不仅‘风沙渡’域名已经被抢注,还有知名投资人认为‘风沙渡’很可能成为一个餐饮连锁品牌。”
难道这也是在拒绝平庸?
王希的作文中有这么一段:“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无怪乎,王希文章一出小吃店“风沙渡”红了,都是由于“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一颗拒绝平庸的心”。于是“风沙渡”不仅被抢注,而且“网页上赫然挂着‘fengshadu.com待售,预购者请联系:QQ:1031706,非诚勿扰!谢谢!’”
其实真实世界中的“风沙渡”的老板并不那么高贵,这家店他开了6年了,从前任店主手中盘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叫风沙渡了。估计这个店名已经存在十几年了,生意一直都不错。老板说:“我也不懂什么知识产权之类的,我的想法很简单,也没什么大的理想抱负,就是想把小店经营好,我就是个平平常常的人。”
而为这家小吃店起名的是一个律师兼作家,他说:“大约是90年代初期,我认识了风沙渡的原老板,他们是一对夫妻,丈夫是部队转业后在联运公司工作,可后来联运公司改制,他们就决定开家小吃店,地点在我姐姐家店的隔壁,我经常到姐姐家去,也常常跟他们聊天。知道他们生活不易,能想办法改变很不错,常鼓励他们。他们就让我给起个店名,要特别点,不能和人家重复。我一想,就说:风沙渡。他们问,什么意思啊?我就解释说,你们这一辈子也算经历了沟沟坎坎,很不容易,现在又要开始新的事业,取名风沙渡就是说你们经得起风沙吹打,什么沟坎都跨得过来。等你们以后生意做大了,我来给你们当法律顾问!他们夫妻俩很高兴,说,你是文化人,我们就用这个名字!”
“风沙渡”就是这样平平常常,生意也算不错,并没有过高贵的奢想,一夜之间却红了,连老板自己都不曾想到。后事究竟会如何?我以为和平常一样平常是最好的结果。
王希的作文最后说:“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于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蓬蒿是说断了根的稻草,或者说,等闲之辈,未有作为的人。
其实,“风沙渡”正是“蓬蒿人”,所以更不会在乎“知识产权”或者“域名”,人家在乎的就是平平常常的生活。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另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中的一句话:袁隆平“惟有此,我们才能以自己的创造,超越那有限而平庸的生命。”
袁隆平也有理想,而且是崇高的理想,袁隆平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重,就是他在田间留下的平凡而坚实的脚步而积累成的,成就他的崇高理想。
人世间“小事做不了,何以做大事?”今天的社会更应该给那些愿意从小事做起的有理想的平凡的人以更多的掌声!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