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依依不舍青联情


    你是青联委员吗?如果你是,这意味着某种成就的标志;当然青联委员也就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成员,本身不是有多么大的政治与经济含量。但是成为青联委员的确是某种社会认可,也意味着社会关系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到45岁就到了青联定义的青年的顶点。所以,理论上今年是我当青联委员的最后一年,目前我是北京青联与上海青联的委员。虽然这两年参与青联的活动少了一些,但是那份对于青联的情感还在,而且无论到哪里天下青联是一家的感受也是非常强烈的。

 

    我大约在15年前成为北京市青联的委员,算起来快当了有四届青联委员了吧。大约9年以前成为上海市青联的委员,也差不多做了两届了。做青联委员当然需要一些机缘,但是成为青联委员者真的是青壮年中的佼佼者。青联委员有经济组、公务员组、新闻组、文艺组、劳模组、卫生组、中介组等安排,同组青联委员固然是很好的聚会合作平台,同时跨组交往也给大家带来很多便利。大家经常一起从事公益、政策研究、知识分享,不只是显示了青年群体积极向上的风貌,也加强了青联委员之间的情感。青联是我参加过的社会组织中,官气最少的组织,也是友谊感最浓的组织。就我本人而言,曾经与其他青联委员一起去贫困地区考察、国际访问、发起公益活动与从事政策研究,其中调查研究更是我们的强项,因此与两地的青联合作了不少密切配合中心工作的政策研究项目。与北京青联合作的《北京青年发展白皮书》,应该属于很有独创性的工作。

 

    不少青联委员是很有才艺的人,也有不少青联委员是著名企业家,另外有些青联委员是青年官员,在青联的平台上大家可以分享信息,也可以谋划一些对社会发展有特殊意义的工作。虽然后来各自到了不同岗位上,但是青联委员出身的朋友往往一提起这些共同的经历就分外的亲近。甚至到了香港与海外,我还能经常遇到一些青联委员,到一起就特别的开心。记得我第一次去台湾访问就是北京青联与台湾的救国团的青年交流,发现一起旅行可以极大地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以前曾经与北京大学刘伟教授一起为青联做课题,那也是有学习有贡献的机会。青联委员中做啥的都有,所以也有很多的乐趣,我认识徐沛东,也是在青联里面。当然里面也有混组织的,甚至也有可能花钱买进来了,不过在青联里面时间长了,对于不同来路的人其实也很容易识别。很多人到了青联以后进步很大,我感到做了青联委员后不太待见的只有一个以前的点子大王何阳而已。

 

昨日场景:面试YES上海职员。参加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公益论坛。黑苹果一日助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大二学生黄菲。

 

今日小诗:

謇赏

 

泥荡千里通浚闸,

黄纱八梳储金衩。

此疆曾是不需防,

谁造百千好人家?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黄鱼汤焖

半斤重鲜黄鱼四条,剖净擦干。无油骨汤一碗起锅,姜块四片,生抽三勺,食盐酌量,砂糖少许,煮开后加黄鱼,调水至刚没鱼身,中火焖十五分后,尚余一条鱼量之鱼汁,备浇饭用。也可碎其鱼肉,拌小碗米饭和汁食用。大葱四根,剥去外皮,只留内芯,用菜刀拍扁,切成寸段。鸡蛋四只,打开搅匀。起橄榄油或红花油锅,热后倒入蛋羹,炒至七成熟,放入葱段,快炒一分半钟后,加食盐酌量。再炒一分后装盘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