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有大学吗?


对于“国家”作为管理人类的型式本身就具有怀疑的我而言,只要国家作为家长所有制制度,即很难有什么特别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因为干活养活自己,这个与国家或者不是国家、以及这个国家或者那个国家,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国家是家长或家长们的,不是属于个体的平民。

中国教育大抵已经被公认为失败。每年据称百分之二十的高考生选择到了国外,不仅仅因为他们有钱,而最核心的是他们对中国教育的深度失望。每年百分比的所谓富人也呈百分比的直线迁移他国,同样也是对这个营商环境的失望。特权或垄断企业们以民脂民膏来掩饰自己愚蠢的经营管理本领,一次次通货膨胀来刮地皮地将国民财富演变为政府财富。然后将本来应尽的职责当成自己的能耐无廉耻的炫耀。

多年前的鲁迅们“救救孩子”,那时候是因为知识分子有基本的良知,有良知就可以唤醒。而现在所谓的知识分子,还有良知吗?毫无疑问,没有良知就谈不上什么唤醒。

所以,当下没有谁能够救救孩子。

当然,中国的中学教育以下还是可取的,因为大抵是自己的教材比较多,而且都是基础功。所以,中学以下的孩子,暂可放心些。现在就说到大学的孩子,中国现在还有大学吗?

大学顾名思义似应是大学问的场所,但中国现在的大学无论是从教材,还是师资,都基本是一水儿的洋货,而没有本国的教程,洋人不但将物质垃圾倾泻到中国,而且也把知识或信息的垃圾倾泻到中国。中国贫瘠的思想土地上,到处播撒着适合不适合这块土壤特性的种子。

中国现在所谓的大学,就是一个一个试管,粗制滥造出一个一个试管婴儿。这样的“婴儿”一旦离开试管,就成为垃圾。需要这个社会在试图去变废为宝。当然,这要看看这个社会有没有这样的功能。

很显然,社会没有这种功能,因为中国已经把学校当成了一个交际圈和名利场,试管婴儿的工作车间,拼凑的信息垃圾装订成的课题报告,被冠以好大喜功的题目,一遍一遍地通过课题掮客成为一个产业链。在中国,一旦某种现象形成了产业链,就意味着一个既得利益者群体的诞生。有了这样一个群体,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必须被染污或者被毁掉。

大学或应是个方法论的启蒙场所。但现在大学里有有启蒙能力的教师吗?青年的研究生导师越来越多,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什么方法论,而是因为中国的博士太多了。比如按照博士生导师首先是博士的规则,中国的博士们都有可能成为博导。他们之所以成为博士,并不是大学学到了什么,而是中学的基础很重要。中学基础打好了,大学、研究生、博士后等等,均无问题。

因为中国的中学是死记硬背功夫的练兵场和实验田。这个不需要觉悟能力,不需要方法论的创新、甚至不需要思想。

且不论这样从小学、中学、大学一溜烟上来的博士后和博导;现在所谓的成功人士,无论是政界或者商界,想找出几个不是博士或者MBA等等都难。因为中国的大学只要有钱,或者有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拉拢,使你不想成为博士或者什么研究生都不大可能了。

这样的大学叫大学吗?是服装厂和印刷厂,生产博士帽或各种文凭的集团公司,或者一个产业链了。

中国还有大学吗?

 

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去看看我的微博吧!http://t.hexun.com/9438765/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