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韩系+欧系+美系,雪佛兰已成混血儿
编辑:汽车自修室
当日优秀文章:
《锦湖轮胎案 中国媒体的耻辱柱》刘文俊
《大众增持时机尚否?》华夏时报 寇建东
读后感一:韩系+欧系+美系,雪佛兰已成混血儿
韩系的小型车,欧系的紧凑车,美系的SUV等,不同车型,相同牌子,雪佛兰已成混血儿。这对品牌打造,提出了严峻挑战:过于韩系,难以提振品牌附加值;过于欧系,不仅与别克转型相冲突,而且也将失去韩系经济实惠的市场卖点;过于美系,不仅压缩品牌覆盖面,而且放大了缺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雪佛兰或许有必要反思2014年的战略扩张。
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6月3日报道 在4月初通用汽车公布的5年中国战略规划中,通用汽车将在未来5年内推出超过60款全新和升级车型。日前,上海通用汽车市场营销部执行副总监兼雪佛兰市场营销部部长任剑琼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在中国市场,雪佛兰定位经济型汽车,实际上,雪佛兰是全球品牌,旗下拥有全系列的车型。雪佛兰在北美的产品型谱从中低级车、中级车、中高级车,从紧凑型SUV、到中大型SUV,从MPV到皮卡,是非常齐备的。说到市场份额,去年雪佛兰零售市场占有率超过4%。但雪佛兰基本上只在两个细分市场竞争,一是科鲁兹所在的紧凑型车市场,一个是赛欧和乐风所在的小型车市场,产品相对单薄,这就是为什么到2012年、2013年,真正的全系列雏形才能算建立起来。我们计划在2014年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落地中国,完成品牌整体布局。”
读后感二:雪佛兰爱唯欧的定位过于保守
雪佛兰爱唯欧对自己的定位大体有两点,从全球层面来说,是通用全球新一代小车,从国内市场来说,是国内高端小车。但对比飞度、POLO、雅力士等,爱唯欧的两点定位,不仅保守,而且大大逊色,缺乏强有力的品牌文化与技术实力的支撑。
笔者一直在思考,雪佛兰的全盘西化是否妥当?
新京报 作者:魏学珍 通用雪佛兰品牌自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后,今年宣布将正式开启全系列时代。上海通用汽车市场营销部执行副总监兼雪佛兰市场营销部部长任剑琼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新战略背景下的上市新车爱唯欧要进军通用此前空白的国内高端小车市场。
读后感三:上汽国际化尚早,先得实现伪军到正规军的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6月3日报道 在上海汽车股东大会上,胡茂元对投资者表示,“上海市市长提出,上汽要成为世界知名汽车公司,这是上海市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上汽的国际化定位。”如果从全球汽车发展现状看,一般汽车集团销量超过300万辆时,就已成长为成型的跨国公司。胡茂元直言,“上汽集团的汽车出口太少。世界上没有一家像我们这样销量超过300万辆的公司,出口量却如此之少。2015年我们的产销目标是600万辆。其中,80万辆在海外生产,520万辆在国内生产。” 对中国汽车国际化进程,著名汽车资讯机构AlixPartner中国董事总经理罗曼并不看好。罗曼认为,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并不是第一要务,因为中国本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立足本国是前提,之后才是迈向全球市场。
读后感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上汽出口进退维谷
上汽的荣威、MG等,出口亚非拉价格偏高,出口欧美日,不仅品牌缺失,而且技不如人。
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6月3日报道 胡茂元直言,“上汽集团的汽车出口太少。世界上没有一家像我们这样销量超过300万辆的公司,出口量却如此之少。2015年我们的产销目标是600万辆。其中,80万辆在海外生产,520万辆在国内生产。”
读后感五:比亚迪突围离不开“电”
渴望奔驰传授技术,那是白日做梦;简单的磨具或外形就像突围,那是痴人说梦……比亚迪的突围,还在电动车。少点悠忽,多点实干,才是关键。
南方日报 作者:陈志杰 夏治冰说,目前比亚迪在电池、电机和电控等核心技术上至少能够领先行业两三年,未来能够形成汽车动力电动化的技术制高点;将整合汽车和IT两大核心资源,电动化和电子化将是比亚迪汽车的两大制高点;在和戴姆勒-奔驰的电动车合资项目中,实际上隐含着比亚迪补课传统汽车的战略意图,就是以和奔驰共享电池作为代价,向奔驰这个“老师傅”学习汽车制造和研发体系,以此形成另一个技术制高点;最后一个技术制高点则落在模具工艺和外观造型上。比亚迪已经在日本收购了一个模具厂,和北京及深圳的模具厂一起形成一个体系,“把老师变成自己的员工,这样比靠自身发展能够缩短达到制高点的时间。”夏治冰说,“比亚迪在四个制高点投入资源,代价不菲,但这是明确的突围方向。”
读后感六:“去西天”广告,打乱宝骏整体上市节奏
宝骏630西天取经广告就像夏天雷阵雨,来得迅猛,去得潇洒。只因“去西天”,雷倒了全国观众,或许目前正在赶制新广告,推迟上市也是情理之中。
每日经济新闻 上汽通用五菱公关人士也证实,“宝骏630的确是因为调整才没有向市场铺货。原本预计上市时间是6月底或者7月初,现在时间不能确定。”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沈阳向记者证实这样的判断。他透露,“原来的定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因为开始我们对自己信心不足,结果越做越有信心。五菱品牌和市场同类品牌相比,至少有8%的溢价。我们希望宝骏品牌第一步能够走得稳,逐步树立这个品牌的溢价。”“从品牌运营角度,我们更希望运营一个强势的、有形象的品牌。这样品牌下的车型才会卖得好,没有一个品牌自愿做低端。”一名不具名的上汽通用五菱高管表示,“运营宝骏品牌,使上汽通用五菱的管理层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过去使用别人的品牌,每次设计改进都要寻求其‘主人’的意见。他们的意见往往与我们不一致。宝骏是上汽通用五菱自己的品牌,我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设计自己想要的车型。”
读后感七:给雪佛兰降压,宝骏630或被拔苗助长
技术和价位的接近,宝骏上市,雪佛兰车型首当其冲。为了给雪佛兰降压,宝骏品牌或被拔苗助长,以打着涵养品牌的名义,相对压抑市场冲动。
每日经济新闻 业内人士分析,按以前通用汽车在中国品牌的架构,从高向低排列依次应该为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最后是与上汽创立的新品牌宝骏;其中,宝骏主攻低端车市场,以避免与雪佛兰品牌直接竞争。但从目前通用汽车的排兵布阵上看,雪佛兰品牌出现“上攻”趋势,近期上市的雪佛兰爱唯欧[综述图片论坛]体现出雪佛兰意在布局10万元以下精品小车的市场战略,而这一提升也为宝骏留出更多的市场空间。沈阳向记者证实这样的判断。他透露,“原来的定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因为开始我们对自己信心不足,结果越做越有信心。五菱品牌和市场同类品牌相比,至少有8%的溢价。我们希望宝骏品牌第一步能够走得稳,逐步树立这个品牌的溢价。”据记者了解,宝骏品牌旗下车型还计划出口到海外市场,但上汽通用五菱高层否认宝骏车型将挂雪佛兰商标出口海外,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上汽通用五菱自己掌握了品牌话语权。
读后感八:奇瑞斯巴鲁尚未合资,区域代理商已成热锅上的蚂蚁
经济观察报6月3日报道 在斯巴鲁国产前夜,一场围绕着进口车与国产车销售渠道之争的新较量已经开始打响。记者上周从进口斯巴鲁在华的三家区域总代理商(北京中冀、上海安吉和广州意美)处获悉,抢在国产斯巴鲁下线之前,上述斯巴鲁在华的三大区域总代理已开始提速扩张网络。“国产后斯巴鲁在华销量势必大幅增加,经销商渠道也必将随之进行大规模扩张。”其中一家区域总代理的相关负责人上周告诉记者,无论是庞大集团旗下的中冀、上汽集团旗下的安吉还是新加坡陈唱集团旗下的意美,提速扩张进口车网络都是出于“提前占位”的考虑。“与奇瑞合作后,斯巴鲁必须慎重协调进口产品与合资产品线的分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告诉记者,像庞大这样的区域总代理对于斯巴鲁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庞大掌握着约七成斯巴鲁的销量。“从现行产业政策上看,不排除三方或多方组建合资销售公司的可能。”
读后感九:专业大型零部件企业稀缺
南方日报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了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30强企业名单。汽车30强企业中,按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6位的都在1000亿元以上,依次是上汽集团6097亿元,一汽集团4489亿元,东风汽车公司3658亿元,北汽控股1507亿元,广汽工业集团1464亿元和中国长安1354亿元。还有3家主营业务收入在600亿元以上,依次是中国重汽805亿元,华晨集团679亿元,万向集团661亿元。但民营车企也已经占据一定地位。万向集团进入前十强,长城、比亚迪和吉利分居第13至15位。
读后感十:汽车将成中俄博弈油气的牺牲品
张少华 本来,俄罗斯工业能源部、经济发展与贸易部给出的签署“新工业组装协议”的最后期限是2011年2月底以前,但诸多问题需要调和,因此又往后拖了3个月。但俄罗斯方面等不起,因为俄罗斯可能将在今年年底以前加入WTO,而且俄罗斯近来为了加入WTO竭尽全力。有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5月27日在法国西北部海滨城市多维尔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表示“俄罗斯认为卡扎菲政权已失去合法性”所显示出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凸现了俄罗斯加入WTO的急切心态……
读后感十一:菲亚特遭拒俄罗斯,或拿中国市场发泄
l 《华夏时报》高薇 北京报道 记者独家获悉,原计划于2015年前达产30万辆的广汽菲亚特项目日前已将其产能规划提升至50万辆。“扩产计划是在今年2月,菲亚特全球高层视察广汽菲亚特生产基地的时候做出的。”一位接近广汽菲亚特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说。
l 张少华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日前已经有4家汽车公司(联盟)同俄罗斯工业能源部、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签署了“新工业组装规则”之下的补充协议。首先是,为了急于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俄罗斯索勒斯公司,甩开菲亚特汽车公司之后,与新的战略合作伙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结成的联盟。
注明:汽车自修室欲建汽车行业最大的“新闻写作选题库”,免费为行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