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定理:中国式管理境界(28)


  “科学发展观定理”或“科学发展观定律”的统称。凭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定律或定理?有能拿得出的“过硬”证据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不仅能拿出证据,而且还能拿出谁人也驳不倒的有力证据。其实,首先提出“发展”是“定理”者不是别人,正是中国改革开发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大家对于邓小平先生的“发展是硬道理”总不会陌生吧?请问,什么叫“发展是硬道理”?我的理解是,发展既是定律,也是定理。

  一、宇宙大爆炸是因为其发展受限:

  大家对“宇宙大爆炸理论”不陌生。请问,宇宙为什么要大爆炸?现代天体力学原理告诉我们,是由于尚未发生大爆炸的“宇宙蛋”或“原始火球”或“奇点”的质量、密度、磁场、磁矩、磁强等都特别巨大,出现了“外面的物质能进得去,而里面的物质又辐射不出来”的“视界”。当这种状态“发展”或“积累”到一定阶段、时期的时候,由于其内部再无法承受不断积累的巨大的能量,所以才发生“大爆炸”。以上证明,“宇宙蛋”所以要爆炸,是由于其积累的能量太多,“发展”不下去了。

  二、宇宙膨胀是对宇宙发展的证明:

  大家知道,“宇宙大爆炸”理论是通过“宇宙膨胀”即通过“红移现象”得到证实的。再问,何谓“宇宙膨胀”?何谓“红移现象”?难道不是对“宇宙正在发展过程”中的证明吗?当一个物体的边界正在向着其周边“膨胀”或其体积正越来越大的时候,不是一个“发展”的意思又一个是什么意思?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三、宇宙系内星云与星系均在发展:

  (1)“红移现象”证明星云正在发展中——离观察者越来越远。(2)离观察者越来越远证明我们的银河系也正在发展中——说明星云之间存在斥力。(3)我们的太阳系也在急速地向外发展着——太阳系绕银河系公转一周的时间越来越长。(4)太阳系的边界越来越大——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绕日时间在加长。(5)月球绕地时间在加长——由21天加长到28天。

  四、地球生物、经济社会均在发展:

  (1)地球生物的产生证明地球生物是地球发展的必然结果——无机物发展成为有机物,肛肠类发展成动物,动物发展出高等级动物、人类。(2)生物的发展通过增值来实现,而“增值”是对“发展”的证明。(3)人类的政治经济生活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无疑是对“发展”的又一证明。(4)人类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增值(通过植物、动物增值方式)、资本增值(通过扩大再生产方式)的结果。

  结论:发展是宇宙万物的主旋律!

  为此,为了能够把发展定律、发展定理准确地描述出来,我还需要再导入“发展空间”的范畴。何谓发展空间?为什么必须得导入发展空间?不导入发展空间难道就不成吗?

  (1)万物均存在并发展于一定的空间中,而在其内部亦有99%以上的空间——万物发展绝对需要而且绝对离不开空间。(2)万物发展既是不断追求、扩大其空间的过程,也是不断放弃其固有空间或者说是不断放弃已占有空间的过程——与发展体质量的大小和性量的关系有本质、内在或外在、必然的联系,占有的空间多了或少了均不成。(3)对所占有空间的度的把握一定具有科学性质与意义——空间占有得过多,会使发展体迷失方向,反之肯定发展不起来,并有导致其发生“广义大爆炸”的可能。(4)有没有一个“标准”?有,而且还不是一个,而是“两个硬标准”——其内外关系是否和谐,其能否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有时也称和谐检验、发展检验

  无数的事实都可以证明,一个只顾发展的发展体或经济体是不会也不可能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先不说其发展有可能过了头,出现过剩,就算不过剩,是适中的,也有出现不和谐的可能,原因是发展需要均衡、对称发展,而绝不仅仅之是一个“从整体上看已经得到了发展”的概念。比如,我们就不能把国进民退和两极分化等看成是一种好现象,虽然“从整体上看已经得到了发展”,但这种发展势必不可持续。当然,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如果出现了“大锅饭”或“平均主义”或“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也不成,因为缺乏发展动力。

  那么,问题究竟、到底出在了哪里?毫无疑问,就出在了是否已经给人们、给企业或给经济体、发展体留下了“发展空间”——表现为须给自己、别人、后代留下不敢说“充足”但必须得“有”的“发展空间”。比如自然资源的灭绝性开采,无疑没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有后是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证明!

  如此当然也就说明,何谓发展定律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定律,可持续发展定律也就是既有自己,也是给别人,亦给自己的后代留下和谐空间、发展空间的“质能守恒与性能对称关系式”者也。由于其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哲学原理、经济发展原理,所以亦称其为“发展定理”。

  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定理的描述——发展体或经济体的发展与其为自己留下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成正比,而与其质量、密度成反比。

       为何反而与质量、密度成反比?需更加详尽之内容者,请看《和谐检验》和《发展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