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铭登善不止


常铭登善不止

喻建国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12 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人要做善事,有点像登山一般,要费点力气;人作恶事,有点像倾倒的趋势,用不着费力,就已经是一塌糊涂了。国语在内容上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弘扬德的精神,尊崇礼的规范,就这一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也充分说明了扬善驱恶的急切心情。

善就是人们高道德层次和高社会适应行为的集合。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中各个单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合,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和平衡等功能。社会由很多人的群体组成,各个群体常常早已形成群体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不同群体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所反映的人类正面价值取向的水平会形成很自然的不同,形成高低不同的水平,形成不同的层次。符合人性在社会的发展中始终成为道德不灭的一根准绳,个体行为对事物负责,不伤及他人也就成为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一根不灭的准绳。社会适应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本领,如果个体不具备社会适应的基本能力,个体将不可能在社会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社会适应能力也有高低之分。社会由很多群体所组成,社会由很多层次所组成,社会适应能力高的反映就在于个体能够适应社会中较多群体的要求,就能够适应社会中高层次的要求。

从善的社会表现就是个体的作为和运转能够经常展现出对高道德层次和高社会适应的满足,从善的个体就是让自己的作为和运转不断去满足高道德层次的要求和高社会适应的要求。登,登高也,攀升也。当然登高时要费力气的,攀升是要花大力的。

从恶的社会表现就是个体的作为和运转可以不顾及道德不顾及社会适应,可以任所欲为,无法无天,甚至还可伤天害理,灭绝人性。从恶者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任凭自身邪念的指使,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甚至有时连自己也不顾,个体听任自我冲动狂疟,毫无自控地任意加大冲动行为与狂疟行为的能量,让周围群体与环境遭受最大程度的精神创痛与物质破坏。崩,坍塌也,垮落也。自然坍塌和跨落是毋须费力的。

个体在其生存期间,当自感无需费力,甚或有倾然下滑之感的时候,当警醒。因为这是从恶的反映,是从恶的初始状态。莫因小恶而为之,须灭小恶于初始状态。个体在其生存期间,当自感有点费力,甚或有艰巨沉荷赫然登高之感的时候,当庆幸。因为这是从善的反映,是从善的初始状态。莫因小善而不为,须积小善成万贯巨善。

人当常铭登善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