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铁的"传感器"应该相信制控能力
李华新
7月13日从上海虹桥发往北京的京沪高铁G114次列车行驶至镇江南站时突发故障,列车无法运行。财新记者从知悉铁道部内部通报的业内人士处获悉,周三G114次列车故障原因为“速度传感器出现问题导致列车限速”。(2011年07月14日 17:09 来源于财新网)
截至目前,京沪高铁共开行动车组列车2500多列,日均开行180列左右,前十天运行秩序良好。7月10日以来,因雷电和供电故障影响,造成了部分列车晚点,影响了运行秩序。截至13日,列车始发正点率为94%,终到正点率为85.6%。'
其实这个的高铁是带着我们的喜悦和几分自得上路的,上路之后所发生的事故,影响了正常的运行,使得安全运行要比速度更为引人注目。
开通之初,我们太关注速度了,我们太相信那个叫做成熟的概念了。而且那种贴地飞行的感觉太好了,可是,在暴风雨的气候条件下出现了停电的问题,仅仅是把一些原因归咎与恶劣的天气,还是我们就是存在一些设备需要磨合的问题,以及停车实际上是在显示了我们的控制系统是正常的,这似乎也是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方面进行解读的。、
可是,在7、13 的行驶到镇江南站的突发故障,却是使得高铁本身的运营安全问题凸显了出来,这次铁道部说是因为传感器出现了问题。
其实在开始修建高铁的时候,对于传感器的看重或是不仅仅是因为要传感速度和制导速度,同样的高铁的运行我们少了一个环节,那就是运营的磨合,而我们只是为了一个日子为了献礼而提前了这个过程,因此,在运营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理性地解释的,那就是我们的高铁的技术是可以值得信赖的。
现在的高铁出现的问题,我们便应该考虑到对于中国的高铁除了要欣赏它的速度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宽容,自然对于日本的那种幸灾乐祸,似乎也不要过度的反应敏感,因为这些安全运行的问题,日本比我们有经验,而它就是这样的一种酸葡萄心态,它是见不得你好的一个心态,你也管不了。
因此关键的还是要相信我们的高铁技术,因为成熟不是一句空话,成熟也是需要不断的更加慎密的,出现了问题那也是很自然的的。
的确,京沪高铁开通不过短短10来天,对于这个“新手”出现的“毛病”我们应多点宽容、少点质疑。日本新干线各类故障很多,(但)媒体只作事实报道,不质疑、不炒作。高铁发生这样那样的故障或者事故,我们就立即提出质疑,这是有损国家利益的。
其实日本的高铁也是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对于中国高铁出现的问题,应是采取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向那位旅客在车上打死指责乘务员的现象,那是很不应该的,对京沪高铁开通初期出现的各种故障,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不要将高铁“一棍子打死”。毕竟,一条新线刚刚开通需要有一个磨合期,百分之百杜绝各种故障是非常困难的。当然,铁路部门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尽量缩短新线开通的磨合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我们应该欢迎高铁时代的到来,而我们现在所需要的不仅只是铁道部对于传感器的,灵敏反应,也需要我们乘客对于高铁的传感器更多一些宽容和人理解,理解高铁,处理事故应该是迅速的。但是对于火气的传感,确是不必过于敏感和这么大的火爆脾气。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