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已成全球最有影响力央行


  中国人民银行已成全球最有影响力央行

  首先可喜可贺中国人民银行已成全球最有影响力央行!
2010年中国经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银行分别于2004年6月、2005年9月和2006年1月先后超过美、欧和日央行,成为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2006年到2010年间,人民银行的资产再度扩张2.4倍,2010年资产总额高达3.9万亿美元,占同年GDP的67%。人民银行成为全球最大央行,不仅可能影响大国央行的政策走向,而且可能影响未来全球金融格局。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一个由政府组建的机构,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人们所关心的不仅是结果,也关注过程,中央银行是怎样成全球最有影响力央行?报道用了很多的一个词“不对称”: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美、英、日、欧四家央行和人民银行面临不对称的风险,从而决定不对称的政策取向,而不对称的先天条件、政策工具、经济周期和互动机制,导致一场不对称的游戏。

  美、英、日、欧四国央行和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动因不同。这四家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结构变化,主要是其应对金融危机的结果。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结构变化,则主要反映了中国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外汇储备的积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对理解一国的宏观经济、风险和政策有一定意义。它不仅直接影响政府和银行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而且间接影响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不对称的风险,不对称的政策取向,不对称的先天条件,不对称的政策工具,不对称的经济周期,不对称的互动机制,不对称的后果:央行与美、英、日、欧央行的不对称游戏,反映的绝不是五家央行本身的问题,而是各国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模式和阶段、经济金融政策和现行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的综合反映。

  这篇文章特别指出,中长期看,只有推进关键改革,中国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外汇储备投向影响四国国债收益率和低利率的维持时间;减少积累外汇储备将从源头上减少受制于人的汇率风险和通胀风险;资本项目开放进程决定全球资金流向和全球资产价格。总之,随着政策工具的多样性和灵活度的增加和各项关键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金融市场继续发展和深化,参与制定国际金融游戏规则能力的增强,中国能够扭转上述不对称游戏中的被动局面。

     中国人民银行已成全球最有影响力央行,那就应该有相应的世界金融话语权,而这一点可能是央行软实力最需要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