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互联网企业蜂拥在美国上市。有的股票上市当天,股价就翻了一倍多,震动了业界,也震动了华尔街——如当当网、优酷网、蓝汛科技、奇虎360、人人网等。但眼下资本市场出现了暂时的审美疲劳,随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如网秦、世纪佳缘,这也影响了整个中国概念股。
于是,境外媒体匆忙下结论:中国第三次网络泡沫马上就要破灭了。他们列举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笑的是,国内有些人也跟在后面爆炒“泡沫论”。
因为机缘,我最近开始涉足美股,也有意识地跟踪研究了一些相关美股,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美股。出于职业习惯,我开始向资本市场的资深专家请教。通过总结我发现,我的观点和网上一些人的观点截然相反,我觉得第三次互联网泡沫被人为夸大了。
我们先来看看互联网第一次泡沫是怎么破灭的吧。从1997年开始,关于“千年虫”的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让企业、金融、教育等机构感到危机。在IT企业鼓吹和炒作下,这个问题引起全社会的恐慌:“千年虫”要是影响我们的数据进而影响我们的业务,后果会非常严重。在金融行业的带动下,各行各业IT需求一下子被全面激活,上万亿美元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互联网企业呈爆炸性发展。资本市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资本的精心策划下,很多公司在美国上市。然而,当2000年真的到来,人们突然发现,“千年虫”问题并不象原先说的那样严重。于是,基于IT和互联网的需求一泻千里,第一次泡沫破灭。
第二次泡沫是由SP公司吹起最后破灭的。这些SP依靠移动运营商创新的产品——短信,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引来全社会的公愤,最后彻底把这个行业毁掉。运营商不得不痛下决心,终止和他们的合作,于是他们的股票很快变为垃圾。
在研究前两次泡沫时,我发现,凡是真正认真做事的互联网企业最终都会从行业灾难中爬起来,成就一番霸业,如: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盛大、携程、分众、前程无忧等。而那些靠投机取巧而红极一时的企业会很快销声匿迹。记得当初,在我们报道一家在美国上市、号称中国最大的SP公司与运营商勾结恶意掠夺手机话费时,这家SP和那家运营商内部商量后,不是想着怎么改进,而是要不惜重金堵住我们的嘴,甚至想开价100万摆平这个事,可见他们有多卑劣。你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能长久吗?
今天,随着法制的逐步健全和人们道德修养的提升,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5亿互联网用户的崛起,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第三次繁荣期。对这一轮繁荣,我不敢说完全没有泡沫,但我认为绝大多数企业是健康的,其未来非常值得期待——因为他们都在非常认真的用自己的生命打造理想王国,而不是靠概念在忽悠。
我对360创始人周鸿祎、人人网创始人陈一舟、蓝汛科技创始人王松都比较熟悉,在多次交流之后,他们给我的感觉是,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可能就是在高度紧张的工作。而且,这些公司上市前都已拥有大批忠实用户,即使不上市,他们也已经能或很快能养活自己。拥有这么多用户,仍然在如此偏执的追求着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企业未来怎么可能不美好。
业内一位权威人士曾经对我说,互联网存在一定的泡沫是很正常的。你想,如果没有几十倍几百倍的市盈率,怎么可能吸引这么多的聪明才俊和资本献身于这个产业?这个行业注定风险太大,成功率太低。
第三次互联网泡沫被人为夸大了
评论
编辑推荐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