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铝及其化合物考点及突破


  例析铝及其化合物考点及突破

  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较多,且常与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相融合。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来看,其高考命题的方向主要集中在Al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铝三角”的相互转化关系;氢氧化铝的生成和溶解图像;以Mg、Al及其化合物为主干的无机推断与计算等方面。下面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总结一下有关这部分内容的考点及突破策略。

  一、 考查Al及其化合物的两性

   例1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 5.4 gB. 3.6 gC. 2.7 gD. 1.6 g

   解析 铝具有两性,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根据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判断,若在含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铝粉,产生的H2之比为1∶3。而题中为1∶2,说明铝粉的量相对盐酸是过量的,而相对NaOH是不足的。与前者反应的铝粉是2.7 g,则与后者反应的铝粉应为5.4 g。

   答案 A

   点拨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即Al、Al2O3、Al(OH)3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二、 考查A13+、AlO2-与其他离子的共存

   例2 下列各组物质, 分别按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加水溶解, 有沉淀生成的是()

  A. Na2CO3、NaAlO2、NaOH

  B. AlCl3、K2SO4、HCl

  C. CaCl2、Na2CO3、NaOH

  D. AlCl3、Ba(OH)2、HNO3

   解析 A选项中Na2CO3、NaAlO2、NaOH三种物质混合溶于水后溶液中含有Na+、CO2-3、AlO-2、OH-等四种离子, B选项中AlCl3、K2SO4、HCl三种物质混合溶于水后溶液中会有Al3+、Cl-、K+、SO2-4、H+等几种离子,这些离子都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不会有沉淀生成;C选项中等物质的量的CaCl2、Na2CO3、NaOH混合溶于水后,溶液中n(Ca2+)∶n(Cl-)∶n(Na+)∶n(CO2-3)∶n(OH-)=1∶2∶3∶1∶1,Ca2+和CO2-3不共存,发生反应Ca2++CO2-3=CaCO3↓,形成沉淀;D选项中AlCl3、Ba(OH)2、HNO3混合溶于水后, 溶液中n(Al3+)∶n(Cl-)∶n(Ba2+)∶n(OH-)∶n(H+)∶n(CO2-3)=1∶3∶1∶2∶1∶1,其中n(Al3+)∶n(OH-)∶n(H+)=1∶2∶1,则有:

  ,

  n(Al3+)∶n(OH-)=1∶1,

  ,

  可以明显看出OH-为少量时,会有 mol Al(OH)3沉淀生成。

   答案 CD

   点拨 本题的解答关键是有关离子反应的知识, 只需分析等物质的量的有关物质溶于水后, 溶液中存在的有关离子之间能否相互反应生成沉淀, 如有沉淀生成即为本题答案。本题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都涉及到Al3+、AlO-2与其他离子的共存问题,同学们应该掌握: Al3+与OH-、CO2-3、HCO-3、SO2-3、S2-、AlO-2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其中OH-是因为直接反应,其余均是发生“双水解”反应;AlO-2与H+、HCO-3、NH+4、Al3+、Mg2+、Cu2+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其中H+ 和HCO-3是因为与AlO-2发生复分解反应:AlO2-+H++H2O=Al(OH)3↓和AlO-2+HCO-3+H2O=Al(OH)3↓+CO2-3,其余也是发生“双水解”反应; “铝三角”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主要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2Al+6H+=2Al3++3H2↑;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AlO-2+4H+=Al3++2H2O;

  Al3++4OH-=AlO-2+2H2O;

  3AlO-2+Al3++6H2O=4Al(OH)3↓

  三、 考查含铝化合物的图像分析

   例3 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图2表示的是向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2

  A. 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l(OH)3比BaSO4多

  B. 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多

  C. 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4可能小于Al(OH)3

  D. 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

   解析 假设Al2(SO4)3溶液中含1 mol Al2(SO4)3,即含有2 mol Al3+和3 mol SO2-4。则在O-a-b阶段的离子反应为:2Al3++3SO2-4+3Ba2++6OH-= 3BaSO4↓+2Al(OH)3↓,即沉淀为BaSO4和Al(OH)3,且物质的量之比为3∶2,显然b点时沉淀量达到最大值,为5 mol,此时加入的Ba(OH)2为3 mol;在b-c-d 阶段加入的Ba(OH)2,仅OH-参与离子反应:2Al(OH)3+2OH-=2AlO-2+4H2O,可以看出每消耗2 mol OH-生成2 mol AlO-2,是留在溶液中Ba2+的两倍。沉淀混合物中Al(OH)3随Ba(OH)2的不断加入而溶解,当加入的Ba(OH)2为4 mol时, Al(OH)3沉淀恰好溶解完,d点时沉淀量达最小值且全为BaSO4,即y=3 mol,x=4 mol。此时,若不考虑AlO-2的水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仅为1 mol Ba(AlO2)2, 即1 mol Ba2+和2 mol AlO-2;在d-e阶段再加入的Ba(OH)2不发生离子反应,沉淀量不变,只是增加了溶液中的Ba2+和OH-离子, 显然,当再加入1 mol Ba(OH)2,即x=5 mol时,溶液中的n(Ba2+)=1 mol+1 mol=2 mol,n(OH-)=2 mol,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 BD

  点拨 图像计算题综合性强,难度大。解题时,必须抓住有关反应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性质,以及图像的意义和图像的特点。具体来说,重点注意“面”、“线”、“点”。

  “面”:明确横坐标、纵所表示的物理量;

  “线”:注意曲线所表示的变化趋势,斜率的大小;

  “点”:抓住图像中的“四点”:即原点、拐点、极值点、终点。

  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掌握以下几个图像:

  四、 利用AI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设计无机推断

   例4 A、B、C、D分别是HCl、FeCl3、MgCl2、AlCl3溶液中的一种,某实验小组用另一种溶液X与它们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试推断A、B、C、D、X代表的物质(写化学式)。

  A: ,B: ,C:

  D: ,X: 。

   解析 X能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则一定为FeCl3溶液,且可以推出X为碱性溶液,X与D生成的白色沉淀能溶于碱性溶液中,则白色沉淀一定为Al(OH)3,D为AlCl3溶液,B为MgCl2溶液,即A为HCl溶液。

   答案 A:HCl,B:MgCl2,C:FeCl3,D:AlCl3,X:NaOH(其他强碱亦可)。

   点拨 解答无机推断题的方法很多,且因人而异。但其中一个必然的共同点是首先寻找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可以说是命题人在设置题目时特意留给答题人的线索,是一些隐蔽性最弱、推理性最少的信息,由“突破口”信息,可以进一步发现更多的关键条件,从而将题目中的全部隐含信息全部推出。

   巩固练习

  1. 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共存的是()

  A. NH+4、NO-3、CO2-3、Na+

  B. Na+、Ba2+、Mg2+、HCO-3

  C. NO-3、Ca2+、K+、Cl-

  D. NO-3、K+、AlO-2、OH-

  2. 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 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

  B. 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

  C. 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

  D. 甲中和乙中的沉淀可能一样多

  3. 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 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中, 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 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AB CD

   答案

  1. CD 2. BD 3. D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