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创意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李庆雷)


边疆民族地区创意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之二:景洪橄榄坝

勐罕镇俗称橄榄坝,距州府景洪27公里,原来是一个以种植橡胶、水稻为主的农场。借世博会东风,橄榄坝农场引进资金,以五个傣族村寨为基础,参与建设了傣族园,推出天天泼水节、自己创作歌曲、支持村民办傣家乐、保护干栏式建筑,使之成为4A级旅游景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集体。在傣族园的基础上,大型水上民族生态文化表演曼迈桑康力在提升民族文化含量,整台活动分为生产·生活篇、舞蹈·艺术篇、天地·对话篇、龙舟·竞赛篇和娱乐·对话篇,突出放高升、赛龙舟、龙舟神祭祀、抬傣王轿、竹筏荡湖、傣家水上风情、少女丢包传情等活动。在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橄榄坝引入拓普集团建设了菩提岛度假酒店,采用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泰式服务理念,设计水上高尔夫、瑜珈温泉SPA湖景美食等项目。目前,傣族园提出打造橄榄坝大傣乡风情游的设想,计划形成万人民俗赶摆场,拉动傣乡烧烤饮食、传统工艺品制作。该模式的特点是:依托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建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结合文化产业创新文化展示形式,适时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李庆雷. 论边疆民族地区创意旅游发展战略[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