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是个城市文明主宰的时代,建造具有实力与魅力的城市,当是目前和接下去多年间中国城市规划者、管理者的一大永续的职责,也当是中国大众的一个永续的梦想。什么是一座城市的实力与魅力所在?虽然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一些国际权威研究机构提出并据以评判全球魅力城市,并给这些城市打分排序的指标,当最值的去留意。
近期浏览此类材料,发现有个排序颇引人瞩目,这便是 “全球实力之城” (Global Power Cities)排序。这个排序或可译“全球顶级魅力城市”,是由日本一家私立机构提出的。按照这家私立研究机构的定量排序,在全球20个顶级实力都市中,居然没有北京、上海这些在中国乃至东亚都可谓“重量级”都市的身影!前20名唯一入选的中国都市,仅有香港,排在全球“实力之城”的第10位。这与目前最为流行的全球顶级城市排序,比如英国劳富宝大学研究组的“全球城市”(global cities)的排序出入较大。后者将全球城市分为α、β和γ三个级别,在最高级别即α级的城市中,北京、上海早在2004年就已跻身全球十大顶级城市之列。日本这家私立研究机构的排序,竟然把中国的京、沪排在20位之后,咋一看不能不使人怀疑其客观性。然而我相信,如若你不抱成见地仔细研究一番该机构排序所据指标,再拿我们的大城市与那些世界顶级实力与魅力城市做一番比照,便不得不承认,这个排序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同时也会对城市的实力与魅力有更深的理解。
该机构评价世界实力城市的指标有六类,分别为:(1)经济(economy);(2)研发(R&D);(3)文化互动(culture interaction);(4)易居性(livability);(5)生态与自然环境(ecologic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6)通达性(accessibility)。各类含9-10个指数,涵盖面很广。其中经济兼顾了规模和层次,而规模又包括了总量和人均收入;研发兼顾投入资源和产出结果(如专利);文化互动涵盖了文化艺术创新与影响多个侧面;“宜居性”涵盖了人居状况以及宽泛的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从大气到水质再到绿地应有尽有。而“通达性”则直击城市交通与信息传递。单看这些指标无疑是枯燥的,然而若将每个指标与那个指标靠前的“顶级城市”挂钩,再有点那些城市的背景知识尤其是亲身经历,则可活灵活现地感受到此类城市的魅力,同时看到我们的城市与此类城市的巨大差距。
六类指标的单项“桂冠”中,纽约独占两个,分别为经济和研发。伦敦占了一个,这便是文化互动性。巴黎占了两个,分别为“居宜性”和“通达性”。剩下的一个指标亦即生态与自然环境的桂冠,则给瑞士伯尔尼摘去。客观地来看,纽约摘取两个单项“桂冠”可谓名归于实。查有关数据,纽约市面积仅790 km2,人口810多万,比中国的北京、上海要小得多。但其GDP超过1.2万亿美元,金融与研发超级发达,兼有全球第一市场中心和超级金融中心的多重功能,摘取全球第一经济强市桂冠当之无愧。而其研发实力,也是世界别的城市所无法向背的。反映研发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亦即全球每十年最重要的500项创新技术中,纽约多年都遥遥领先于全球别的都市。
伦敦摘去文化互动桂冠也是当之无愧的。实际上伦敦最令人向往的恰恰是这方面。基于个人亲身经历的印象,伦敦的文化互动至少有三个重要支撑点:一个是全球一流的博物馆与美术馆。除了雄踞全球同类文化遗产之冠的大英博物馆与特拉法加广场的国家画廊等重量级的文化场馆之外,还有散落与小巷深处的各种大小博物馆和画廊;另一个是全球一流的演艺场和艺术家团队。别的不说,单是莎士比亚和皇家芭蕾演出的经年不衰就足以为证。第三个是全球一流的大众文化互动环境。在那里的所有公众场合,任何人都能平等地交流。这方面,看看电影《诺丁山》就可略知一二,更不要去读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酒吧喝酒无人去迎奉阿谀的奇闻异事了!
巴黎的宜居和通达桂冠,也是当之无愧的。一座从巴尔扎克时代走来的世界级都市,黄金地段的房价/工薪收入比迄今还低于中国许多“二线城市”,而其食品和消费品价格向来是西欧的“洼地”,“宜居性”可见一斑。至于通达性,更是生活在中国大都市的人难以想象的,这方面我有亲身经历。有次从英伦渡海去巴黎,晚上乘坐夜航大巴,清晨即入巴黎市心。接下来几日背包“自由行”,公共交通的便捷廉价令人难忘!伯尔尼虽然去过,但对那里的城市自然环境印象不如苏黎世深。在苏黎世居家生活最感惬意的事儿包括两件:一件是夏季在近乎“矿泉水”水质的苏黎世湖游泳。另一件是周末去城市森林散布、野炊。其生态环境之优超乎一般大都市人的想象!这样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还屈居伯尔尼之下!
我们的都市也有诱人之处。北京的长城、故宫举世无双,上海的外滩也不错。但而今要想去这些地点儿,一想到交通就令人生畏,更有甚者,若一不不小心遇到坑蒙拐骗,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了!这样去看,我们的城市距离世界魅力城市还差得很远!
城市的实力与魅力
评论
2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