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挤车与让座,让出个专家朋友


体验挤车与让座,让出个专家朋友

文/孙玉良

    7月23日,大概要算北京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

    我是凭直觉这样判定的。因为在颐和园等690公交,等的我头有点发晕。临来时,年近古稀的父亲嘱咐我回去时,给他买一把电推子。父亲是那种农村很过日子的人,连理发费都要省了的,一直由母亲担任他的专职理发员一职,但母亲岁数也大了,手脚越来越不利索,所以理出的头型便很不理想,惹的父亲生一肚子气。前些日子借红岩叔家的电推子,嘿,这玩意好使,不费力便把父亲的头发割草般推了个精光。

    红岩叔家的电推子,是他的儿子从远方的商场捎回来的,父亲很羡慕,便让“远方的我”也给他捎一把。农村里借东西使用也是一份人情,父亲不想总欠人家人情,怕一时半会儿还不了,于是便想拥有一把自己的电推子。我在北京打工,虽离家不是很远,但这地方却是京城,天子脚下,从这买回的东西,足可令父亲骄傲自豪了。

    我从父亲身上继承了精打细算的基因,打听到了要买理发用具得到珠市口后,便利用周末时间赶紧去买。从颐和园到珠市口有三条路径,一是打车,我不知路多远,需用花多少钱,我一个打工仔没有那种“豪气冲天”;二是地铁,到前门后再步行走过去,需花两元钱。地铁的好处是有空调,在这大热的天比较“享受”;三是公交,刷卡只需花八角钱,优点是最省钱,如果赶上始发车还是小号型车,有座还有空调。我为了省那一块二角钱,选择了第三种乘车方式。

    但我马上发现我错了。本来,我是很钦佩北京人的素质的,等公交车排队,顺序上车,多文明啊!以前一直都是这样子的。但今天情况很特殊,大概天热的人们心情都很焦躁,690又老不来,影响了北京人的素质。本来我是排在前十名的,座肯定是有的,所以天虽热,但等得却很安然,690一到,我正想顺序排队上车时,突然感到后面有一种浪潮般的感觉,大人、孩子、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皆“疯拥而上”,硬生生将我一个农村来的大老爷们挤了出来。凭我的体格,如果挤他们的话,不是小瞧这一班老弱残兵,哪会有人是我的对手?但如果那样做的话,我想坐在座位上,也会招来异样的眼光,那眼光肯定在说:农村来的,就是没素质!我的博客名字叫“中国农民第一博”,QQ名字叫“好人”,既不能给农村人丢脸,更不能给好人这个名字抹黑。

    于是我放弃了拥挤,在外面看人们挤车,并用一句标准的普通话说:咋这么没素质呢?

    没人理我。素质高的人都是弱者,大热的天在外面站了半天,在车里面照样站着。

    回来时情况好了许多,我终于轮到了一个座位,可以坐在座位上看众生相。我这样想:这大热的天坐公交的人,一定都如我一样生活不如意,不然早打车办事去了,最次坐地铁,虽挤但最起码有空调舒服一点。人生活不容易啊,我虽被挤出了圈外,但很体谅他们的心情,这都是我的“患难”同类啊,不能怪他们。转念又一想,热天都逼得人们争抢座位,如果赶上地震、大火等生死关头的自然灾难,人们挤破脑袋逃生也就成了必然,这就是北大毕业的范跑跑出现的社会基础与人文基础啊!

    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抬头有一位老人站在我面前。本来,每次遇有老人上车,乘务员都会文明地喊一声“哪位年轻人给老人让个座儿”,至于让与不让就不是他能管的范围了。我虽四十多岁了,但心理年龄还算年轻,所以让座的时候比较多,因为有老人站在我面前,很容易让我想起年迈的父亲与母亲,所以坐着很不踏实。不踏实就不如站着,虽累一点但心里安稳许多,大概看书多了,孔孟之道通过书籍将文明的基因渗透到了我的身体里面罢。

    没想到这次乘务员没有喊,让我没了主动站起来的借口。我冲那老者微笑了一下,他也报以同样的微笑。我说:您坐吧。他说:您坐您坐。我站了起来:还是您坐吧,这么大岁数了!他客气了两次便坐了下来,问我:您在哪站下?我说:终点。他有点诧异,大概以为我快下车了才让座的。我问:您在哪下?他说:北京科技大学,有三四站地。我说:您下了我再坐,您老看样子得有六十了吧?他伸出一个手势,那是七十的象征。

    七十了还挤公交,老北京人生活也真不易啊!车开得很慢,蜗牛似的前行,不时遇到红绿灯,或遇到状况堵一会车,但这恰恰给了我们聊天的时间。老者很健谈,从聊天中得知他是北京科技大学的退休老师,教计算机专业的。于是我就顺竿跟他聊起了中国的计算机状况,一起“忧国忧民”起来,从计算机与欧美的对比,谈到中国的航母建设,在很多方面引起共鸣,临下车时,我掏出了名片:今天也算跟您老有缘,认识一下吧,也可百度一下我的名字,网上有介绍,我写了一本书,哪天抽空送您一本。他说:好啊,我没带名片,我姓梅,我的名字好记,叫绍祖,与伍绍祖同名,网上也可搜到我的名字。

    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后在依依不舍中握手告别,回到出租屋里马上百度“梅绍祖”这个名字,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梅绍祖,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商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签名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我国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个人信息保护和流程再造领域的资深专家,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等部门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流程再造、隐私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项目研究,主编出版过《网络与隐私》《电子商务与物流》《电子商务基础》《流程再造:理论、方法和技术》《电子商务法律规范》等专著,网上数万条新闻显示,梅老师经常出席国家大型会议并发表讲话,属于国家的精英阶层那一种。

    这么牛的人物,大热的天,竟然与普通老百姓们挤公交车?还与我一路山南海北“侃”了半天,看来中国不光有贪官与伪专家,真正的人才,扎根在民间体验生活呢!

2011-7-24于海翰智慧管理顾问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