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车市热点特征是限牌和进口豪车的爆发式增长,这两者有一定的关联性,而其背后的合理性都值得怀疑。我们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需要做更多功课。
一、限牌与豪车暴增都是保护富人利益
1、豪车增长符合社会利益?
前期对豪车的高增长和Suv的暴增还有一些质疑,现在可好,豪华车的高增长很有利-国家增税,富人生活面子更好,国外政府更满意中国的进口平衡政策,似乎豪车的高增长成为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惟独没有人考虑豪车对社会资源的更多占用,已经因此并没有付出应有的成本。北京的微型车和豪华车都是交同等高昂的停车费,我们的政策没有给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占用与差异化的政策限制。
2、限牌成为共识
北京限牌后,各地都有开始限牌的意愿。但似乎比上海更隐晦些,上海拍牌,其他地方是无偿摇号获得利益,这样的表面公平掩盖了更大的有车族与无车族对社会资源的共享权利。我反而觉得上海的拍牌更合理些,至少让更多的钱投入地铁等公共建设,上海的交通还是不错的。其他地方既没有北京这样的国家大量投资,又没有上海这样的社会财力投入公共建设,因此修建地铁等项目远不如上海北京的速度。
二、限牌不利于普通民众的消费提升
限牌就是限制了普通百姓的新购车的需求,使有车族和无车族的分界线更加清晰。有钱阶层的车辆可能1家两辆,而刚富裕起来的人被限牌,这样的普通民众的出行范围和郊游、购物等正常需求也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近期的廉租房建设,这样的廉租区域没有很好的公共设施,出行的难度也大,居民消费和生活质量不高。
我们总有些人事共产主义者,要求的别人付出很多,自己的利益却始终不能被控制,因此出现,生活质量不一定靠私车普及来提升,而现实是富人的车辆保有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他们的生活质量高于穷人。
三、豪车暴增不利于改善道路拥堵
豪车的特点就是车型大,气派而有面子。这样的车虽然有面子,但车身的占地面积大,道路的利用率低,而且由于车辆较宽,道路通过能力不足。为何很多国外的原型车都是较窄的?提高通过性是很重要的考虑基础。我们经常看到,不太宽敞的马路两边停上车,马路的通行宽度就窄很多,如果路边停一个大suv,而路上又是两个suv错车,这样的通行速度很可能降低。
而且们很多车道的行车不规范,两车道可能变为三车道,自行车被挤到边上。而suv 的通行又有一定的霸气,道路通行能力因此大幅降低。而这些豪车并没有因此多付出道路占用成本。
四、豪车暴增不利于缓解石油压力
豪车暴增的消费使用成本不高。
有人说豪车的进口价格很高,收了很多税,但这是类似奢侈品一样的财富调节。税收中并没有针对高耗油和高排放的社会成本分担。
我们的燃油消费税较低,多用油的分担成本并不高,这样的分担成本与平抑物价的低税收是关联的。我们我们为了保证社会物流成本不上升过快,油价之外的税收并不多,当然有人说我们油价已经比较高,这是基础油价的较高,税收在其中的比例不算大。
五、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我们在改革开放前期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现在是考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但车辆的限购与豪车的增长反而是背道而驰。
过去是可以共享道路改善的成果,有钱就可以买车,有需要也可以买便宜车。这样的相对公平。
现在是考虑城市通行效率,公平反而被抛到后面。这样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共同富裕。道路拥堵是用车造成的,买车本身不会造成社会拥堵和石油大量消耗。我们还是应该让用车的成本上升来调节道路压力,而不是用限购,来保障低成本的用车。
豪车暴增与限牌有关联
评论
5 views